内陆多地复制“自贸区” 结合实际“上海经验”才能异地生根
新华网武汉9月30日专电题: 内陆多地复制“自贸区” 结合实际“上海经验”才能异地生根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陈俊
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在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让其他地区“艳羡”,纷纷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推进制度创新。在体制机制仍存短板、市场仍不完善、自然禀赋不足等条件制约下,这种嫁接上海自贸区的模式如何突破重重阻力,仍需拭目以待。
上海自贸区经过一年的实践,开始引领全国新一轮改革的方向。身处内陆的湖北省8月底也宣布,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深化改革,率先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准自贸区”,通过1至2年改革试验,为申报中国首个内陆自贸区奠定基础性条件。
武汉东湖高新区先期将从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金融、扩大开放等四个方面着手,拟实施12类改革举措,26项重点改革创新事项。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表示,凡是国家有规定的,都要争取授权和批准。有一些是上海试行的,也要争取在东湖高新区试行。在国务院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先行先试,以工作成果促进早日获得批准。
“以实际成果促进中央批准”的并不独湖北一地。四川省提出成都市部分区域将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复制其监管服务政策,并适时扩大到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作为成都的“邻居”,重庆也不甘落后。在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创新保税商品出区展示展销监管模式,通过利用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延展功能,将原本设在保税港区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复制”到了重庆最核心的解放碑商圈。
而早在今年2月,陕西省就向国务院提出申报设立陕西(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虽然园区尚未通过审批,但目前海关总署已经批准西安海关为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督创新制度的三个试点之一,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的14条高效快捷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将在西安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