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 强基础 惠民生
兴水利 强基础 惠民生
——襄阳水利“十二五”高歌猛进成果丰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二五”以来,襄阳市紧紧围绕“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和保障能力脆弱的局面,建成全省现代水利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线,做好“保障水安全、强化水功能、彰显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四大文章,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水利服务发展和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防汛抗旱成效最大、水利建设投资最多、惠及民生范围最广、规划目标实现最好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水利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十二五”时期,襄阳水利事业呈现出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势头。五年来,全市争取各类项目1062个,水利建设总投资68.38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52.22亿元,是“十一五”的2.2倍,创历史新高。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一大批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泵站更新改造、电站增效扩容等项目开工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汉江综合治理等骨干工程有序推进。一批精品水利工程脱颖而出。枣阳华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市直鲤鱼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全省水利工程优质奖(汉江杯)。
工程建设中,依法依规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加强水利建设市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出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考核评价动态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平台这一抓手,把信用行为考核结果与招标评标办法直接对接,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规范市场行为,有力打击了各类违规行为,不断打造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氛围,切实提高全市水利建设质量水平,获2014-2015年度全省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A级等级。
防汛抗旱减灾夺取全面胜利
“十二五”时期,襄阳市水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面对灾情,各级水利部门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科学防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灾抗灾骨干作用,成功防御2011年汉江秋汛、2012年“8·6”特大洪灾,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五连旱”,累计抗旱浇灌1120万亩(次),解决了140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挽回粮食损失19.9亿公斤,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安全,夺取了防汛抗旱斗争的全面胜利。
五年来,全市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各级防汛指挥系统、各级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增强了控制洪水和调控管理洪水的能力。出抓好水库除险加固、汉江干流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汉江干流、水库河道防洪标准显著提升。防汛队伍不断壮大,物质储备不断补充,建立了组织指挥、预防预警、调度决策、抢险救灾、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一整套应急响应机制,极大地提升了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
农田水利建设成绩突出
襄阳是农业大市、水利大市。“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主题,把“以水促粮、兴水惠农”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年来,全市大规模推进骨干水源、田间渠系、当家堰塘、机井泵站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引丹等5个大型灌区、云台山等6个中型灌区、大岗坡等大型泵站规划投资任务,实施31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整治渠道1.4万公里,疏挖堰塘2.8万多口。同时,2014年全面启动“解决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解决长山片区、襄北岗地等七大易旱区水利死角问题,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大投入带来大回报。全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一五”末的不足0.39提高至目前的0.50,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50万亩,为全市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巩固百亿斤粮食大市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村饮水安全成效卓著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群众最期盼、惠民最直接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全市新阶段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
五年来,全市水利部门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规范建设,科学运行、精细管理,扎实完成每个年度的建设任务。累计投资7.37亿元,重点兴建“千吨万人”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和发展城镇供水,建成饮水工程664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71%,解决了160.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争取资金和解决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典型经验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和推广。
水库除险加固大幅提速
“十二五”期间,襄阳市紧抓中央、省市“粮食安全”、“民生水利”、“一主两副”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不断加强水库规范化管理。
五年来,累计投资23.47亿元,全面完成规划内75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中型23座、小⑴型105座、小⑵型627座。全市已加固865座水库,占全市水库总量的91%,恢复新增库容2.2亿立方米。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防洪安保能力全面提升,灌溉供水效益显著恢复,坝容坝貌焕然一新,管理条件显著改善,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民生福祉等方面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进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技术,高端定位、整体谋划, 860座小型水库建成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自动测报水位降雨信息并实时传输水库枢纽工程运行图像,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查看每座水库水情雨情及运行情况,为全市小型水库防汛保安和运行管理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十二五”期间,襄阳市围绕“碧水蓝天”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主城区启动“九水润城”战略,全面实施“汉江-南渠-护城河”三水连通工程、大李沟红水河至普陀堰水系连通工程、东津新区浩然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小清河防洪景观综合治理工程等城市水系建设,把生态绿色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打造“防洪通道、景观廊道、生态河道”三位一体的城市水系,实现了城市品质能级和市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五年间,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与2010年相比,万元GDP用水量由216立方米下降到10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产值用水量由175立方米下降到76立方米。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五年间,全市水土保持治理1006.38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73条,为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全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成果丰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保康县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命名,崔家营航电枢纽荣获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命名,三道河水库成为全国第一家水库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大力实施
襄阳是中线工程水源的“贡献区”和受影响最大的区域。为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襄阳市组织实施了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专项治理项目和闸站改扩建工程。
“十二五”时期,圆满完成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专项治理任务,包括鱼梁洲、观音阁、余家湖污水处理厂等10个污水处理项目,小清河、南渠、大李沟等1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及汉江(襄阳段)鱼类人工增殖项目,总投资3.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74亿元。汉江(襄阳段)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从2012年开始先后三次大规模放流,累计投放5—20公分的青、草、鲢、鳙、鳊5个经济鱼类440万尾,超额完成人工增殖放流任务。同时,沿江闸站更新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宜城市荣河泵站,谷城县勤岗、靠山寺、刘家沟、龚家河、回流湾、鲢鱼口泵站,樊城区芦湾泵站,8座泵站更新改造全部完工。
农村小水电建设如火如荼
“十二五”期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开启了农村小水电建设发展的崭新时代。襄阳市抢抓湖北省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这一大好时机,加快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建设,实现农村小水电效益和效能双双提升,成效十分显著。
五年间,全市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26处,总装机4.8万千瓦,总投资1.1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417万元,落实市直增效扩容项目地方配套资金257万元。目前,市直的引丹竹园、大张楼水电站和三道河水电站,熊河水电站,宜城莺河二库水电站、谷城陈娅水电站、南漳石门集水电站已完成项目验收。
同时,襄阳市加快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电气化中央补助项目7个,总装机2.6万千瓦,总投资2.64亿元;以电代燃料电站项目1个,装机2370千瓦,总投资1890万元。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山区群众用电水平,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水利改革创新成效卓越
“十二五”时期,襄阳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实行一站式审批,完善一条龙服务,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初步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立足做大做强,谋划和推进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水利开发,2012年1月成立襄阳水利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出台了小农水“以奖代补”实施办法,从市级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
全面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成立98个乡镇水利管理站,落实人员编制293名,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老河口、南漳被列为全国、全省试点。全市已有2381个行政村管护改革到位,占总村数的97%,襄阳经验得到水利部、财政部的肯定和推广。
行业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三抓一促”、“转作风、抓落实”等活动,全面推行“支部工作法”,深入开展“四比四优”活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了路线图、电子日志、绩效考核“三管合一”的考评机制,真正形成水利系统作风建设严查严管、风清气正的新常态。水利部门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襄阳市水利局先后荣获“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饮水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水利安全监督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源头治腐工作示范点”、“全省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各项表彰奖励100多项。
站在新起点,迈进新征程。襄阳水利人肩负着治水兴襄的历史重任,承载着富民强市的殷切期待。全市水利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以更加自觉主动的担当精神,砥砺奋进,跨越前行,全面推进“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核心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共同谱写“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华章,为加快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