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 襄阳构筑公共文化高地

17.12.2014  20:01

    新华网湖北频道襄阳12月17日电(王莹)作为全国第二批32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襄阳承担着在全国、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一年来,襄阳市积极构筑公共文化高地,探索示范区创建的“襄阳模式”,成效显著。11月底,文化部督察组对襄阳创建工作展开中期督导检查。从督查情况来看,襄阳市创建规划完成率已过半,25项中期督查指标中,有10项优秀,10项良好。中期督查组对襄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提出其多项亮点工作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政府全面统领创建工作 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之源、汉水文化的核心区,是中国古城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襄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最坚实、最丰富的人文资源。

    2013年11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襄阳市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名列其中。获得创建城市资格后,襄阳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统领示范区创建工作。襄阳市长别必雄同市、县、乡三级政府主要领导层层签订责任状。针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不力的地方,则实行市长约谈制,对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挂号销号、限时解决,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

    据悉,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襄阳市政府将公共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文化惠民资金1100万元,各县市区政府财政预算资金达2700万元。此外,还出台了《襄阳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支持文化产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一亮点工作得到了中期督查组的好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冯守仁表示,襄阳市政府强硬有力的政策,使得财政保障力度大幅度提升,解决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紧缺这一瓶颈问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具有典型的示范价值。

    立足基层惠及全民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覆盖城乡

    目前,襄阳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已覆盖城乡,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与供给极大丰富。跳舞、唱戏、读书、看电影,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襄阳市社区、街道或村委会随处可见。在市区,市民从住所出发,步行不到15分钟即可找到一个文化活动场所,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选择参与基本的文化活动。在农村,家门口也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每天跳广场舞,晨练的人络绎不绝,农民的生活也越过越滋润。

     “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这是118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以来不变的承诺。据悉,全市每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高达3万场次,各种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年达到2000场以上,让襄阳百姓过足戏瘾。除此之外,全市230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广播电视也实现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全面延伸。老百姓对襄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带来的实惠欣喜不已。

    据了解,襄阳市级博物馆新馆、图书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襄阳大剧院等四大公共文化场馆已于去年初开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全面提档升级。襄阳市县两级加大投入,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功能先进、特色鲜明的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在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据介绍,襄阳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量、藏书年流通率、人均年增新书以及人均到馆次数等各项指标正在向国家标准靠拢。

     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

    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是襄阳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襄城区卧龙镇农民创办了“草根大舞台”,积极鼓励农民工登台演出。宜城农民企业家投资300多万元打造的“梦园心声”农民文化大舞台,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农民朋友参与,被誉为襄阳版的“星光大道”。

    襄阳市依托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根据多年群众文化活动的积累,创立了“欢乐襄阳”、“百里汉江文化长廊”、“群星音乐厅”、“汉江讲坛”、“好戏大家看”等一系列广受群众好评的服务活动品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使群众尽情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30多家民间文化馆、收藏馆、博物馆正在成为襄阳公共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除了探索公共文化品牌化,襄阳市还建立了“湘鄂赣区域公共文化联盟”、探索汉水流域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城市联盟、襄(襄阳)十(十堰)随(随州)图书馆联盟建设,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今年十一期间,襄阳举办了“首届汉水文化周”,此次汉水流域精品节目展演汇集了汉水流域安康市、商洛市、荆门市、天门市等域13个地市的特色民间民俗表演,把示范区创建与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文化襄阳”建设相统筹,通过公共文化互动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