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商文化领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8.03.2018  20:33

新闻网讯(通讯员彭雷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成立七周年总结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基地七年建设成果,谋划部署下一阶段基地发展规划。

文化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燕东升、文化部财务司副巡视员王明亮、财政部文化司副司长叶雁林、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以及文化部财务司、财政部文化司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出席。

沈壮海感谢文化部和财政部对基地多年的关心和支持,并对基地运行七年来的工作予以肯定:一是建跨学科的团队;二是立长效性的机制;三是做接地气的研究,产出了一批直接服务于文化行业改革发展需求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优秀成果。

基地主任傅才武教授围绕“新时代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前沿问题的初步思考”作了主题发言,他紧扣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宏观战略、政策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11项基地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基地副主任陈波教授代表基地回顾了七年来基地的建设工作,并表示,未来五年,基地将依托部省校共建平台,继续围绕建设文化领域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高水平研究院。

叶雁林高度评价了基地在文化财政领域内关于顶层制度设计、政策措施完善、管理模式优化改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进一步契合新时代要求、关注文化发展改革实践重大需求和统筹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新要求。

王明亮就基地七年来的工作谈了个人体会,认为基地建设有思路、有特点、有成效,下一步基地应进一步突出重点,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财政绩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燕东升提出,通过七年的建设,基地既开创了文化学界文化财政研究的新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新典范,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多方共赢的共建模式。未来基地建设要坚持实践指导和学术的引领,发挥基地学术资政的智库作用。

财政部文化司文化二处处长郭阳、文化部财务司预算管理处处长魏冀分别结合财政部和文化部的工作需求,对下一阶段基地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马秦临总结发言。她认为,基地充分发挥人才聚合和学术引领优势,七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绩。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概括了基地的功能定位,结合基地定位对下一阶段基地建设提出了设想和部署。她希望基地围绕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战略,继续开展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智库软实力;进一步发挥100个实验基地作用,积极探索文化智库新的发展模式;强化国际合作,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文化智库。此外,她还就在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文化智库的作用提出要求。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是在国家财政部支持下,于2011年6月由文化部与武汉大学共建的研究机构。基地成立7年来,紧扣国家文化发展发展战略需求,努力建设国家文化领域特色新型智库,先后承担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课题149项,103项成果为相关部门采用,部分成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2016年,基地在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榜中名列第36位、文化机构类智库第2位。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