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六措并举实施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陈祖谋 冷月)黄石市素有“百湖之市”之称,该市高度重视湖泊保护管理工作,自2012年《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大湖泊保护和治理力度,特别是在水生态治理方面,六措并举,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大力开展污染源治理。在全市农村大力开展每亩地“少施一斤化肥、少撒一两农药、少用一方水”的面源污染治理活动。同时,对全市17家铝型材企业规范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控设施,严禁新增排污口。对劲牌公司基酒基地酿酒废水和三鑫公司、金山店铁矿、有色铜山口矿等10余家企业选矿废水进行了限期治理。
二是大力实施截污工程建设。投资1.7亿元,建设沿磁湖、青山湖污水截流管道,“两湖”145处排污口实现截流,污水送至磁湖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直排入湖的现象得到根治。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先后建成大冶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大冶市城西北污水处理厂和黄金山污水处理厂、汪仁污水处理厂,从严控制污水流入湖泊。
三是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近年来,市政府积极引进亚行贷款资金,投入6亿元用于磁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一期工程。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争取国家投资800万元,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近年来越冬水鸟种群数量达到2.8-3.2万只。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争取中央湿地保护资金380万元,湿地公园建设进展顺利。
四是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富河流域防洪灭螺治理工程、三溪河治理、铁金港一期治理工程、大冶湖主港城区段清淤工程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市共整险加固110座病险水库,清淤沟渠630处,新增节水能力3185万方。完成了子山、洋港河等12条小流域的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平方公里,建成了还地桥秀山、茗山下余等一批高标准、高效益的水保产业示范基地。
五是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灌江纳苗增殖放流活动,市水利水产部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实施了大冶湖灌江纳苗人工增殖放流项目,投放各种鱼苗5000万尾,今年上半年又在大冶湖投放鱼苗3000万尾。磁湖采取“不投饵料、养而不喂”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水渔业,实现了渔业年产量由2009年331万斤下降为2012年的178万斤。较好地保护了湖泊的水生态和渔业资源。
六是大力实施矿山生态复绿工程建设。对黄荆山15处开山塘口,因地制宜采取飘板、燕巢、上爬下挂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举措,治理总面积60万平方米。铁山工矿废弃地环境整治工程,总治理面积1660亩,其中工程林地面积达840亩。阳新华新骨料厂2011-2013年采取植树种草、护坡拦渣复绿等措施。鸡笼山矿2013年投入150多万元,对已开采的矿区、生活区进行恢复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较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