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涌向私企,下定论为时尚早
随着反腐运动“侵蚀”了额外福利和工作保障,内地公务员大批涌向私营部门求职。据智联招聘网的一份报告称,自从传统的2月求职高峰季开始以来,有超过1万名政府官员通过该网站向潜在的雇主提交简历,同比增加逾30%。(4月7日《环球时报》)
提及旱涝保收的公务员群体,稳定多是彰显其优越的代名词。冷不丁传出官员跳槽意愿增三成的新闻,着实令人大吃一惊。缘何公务员开始嫌弃曾给予他们安全感的“铁饭碗”?一个华丽转身过后,公务员竟成为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这难道预示着新一轮的“公务员下海潮”即将来临了么?公务员涌向私企是否能就此盖棺定论,在笔者看来,为时尚早。
不容否认,公务员的寒冬来临了,随着中央反腐力度日趋加强,“打虎拍蝇”不亦乐乎,大部分公务员也再无往日人前的“光鲜”,不但灰色收入被列入死亡清单,而且工作也愈发如履薄冰,担心一时的傲慢曝光成懒政典型,甚至正常的福利待遇也不幸“躺枪”,逢年过节只落得个两袖清风。坦率讲,公务员社会地位的下滑已成既定的现实,15年公考的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近5年来的最低,这也在佐证公务员职位已失去当年的荣光。这也是为何公务员提交求职简历提升30%的原因。
然而提交简历和拍拍屁股走人又是两码事,寻觅下家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对当前职位的不满足,而并不意味着做出与体制彻底分手的抉择。笔者所了解的公务员朋友,大多都抱怨其工资低、任务重,但真正采取实际行动的仍在少数,倒是从事司法类的法官们真正出现了“辞职潮”,因为法官们相比与体制外的律师,收入确实少得可怜,在依法治国理念日趋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的大背景下,律师行业的水涨船高吸引着法官们跳出体制的围城。
根据推拉理论分析,只有在有更好出路的前提下,公务员群体才可能出现集体式“下海潮”,然而对于事务型公务员来说,这个社会显然还没有提供出太多具有诱惑性的岗位。如果仅从跳槽意愿数据来推测公务员未来发展动向,显然有些一厢情愿。
公务员因反腐致福利减少,而纷纷投向私企的怀抱。乍一听,心中有些许的心寒,毕竟由于待遇低而没有留住优秀的人才,对于政府来讲是一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式的悲哀。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对人才重新配置式的高效利用。十多年来的“公考热”,让太多的英才扎堆围城内,对于亟需建设的社会来讲,是极大不负责任,适当将体制内的精英推向社会,也是极好的。笔者甚至希望这次“跳槽热”真正能引发新一批的官员“辞职潮”,让更多优秀分子充当改革的急先锋,为市场经济添砖加瓦。
公务员身份,其实也只是和政府签订的一项契约,解除契约,也是《公务员法》赋予公务员的合法权利。即使真的出现公务员涌向私企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跳槽热”的苗头也给我们政府敲响警钟,在成功挤压灰色空间,反腐力度加强的今天,是否也应该适当提高合法工资收入,让官员们真正拥有“靠工资过活”的资本。笔者衷心希望,体制内外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人才流动趋势,而非极端化的“下海潮”或者“公考热”。文/苏立波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