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讨会在大冶召开

28.07.2014  14:37
 

  

  7月26日至27日,全国县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讨会在大冶市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大冶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理工学院承办。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主持会议。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巡视员孙凌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国新、巫志南、金武刚、吴理财,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耀华、副巡视员徐永胜,黄石市副市长苏梅林及黄石市文化局、大冶市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包括大冶市在内、来自全国的8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市、区)文化局代表参加了研讨。第二批国家示范区创建城市襄阳市和第一批10个省级创建示范区文化局负责人一同与会。

  会上,孙凌平强调,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整合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各地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在财政保障、绩效评估方面的政策机制。李耀华对文化部领导、国家专家和各地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省文化厅在推进县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大冶市、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浙江省海宁市、河北省霸州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文化局负责人先后介绍了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并就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与国家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国家专家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县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点问题。上海市社科院巫志南研究员认为加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紧扣“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完善体系、制度创新”十六个字,不仅要加强设施网络的建设,也要注重政策、机制的创新,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自创、自给,培育社会主体。华中师范大学吴理财教授从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及性”角度进行了论述。他从获得性、接近性、适合性、承受性、接受性五个维度分析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金武刚教授就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提出了见解。他表示,在总分馆模式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实施体制创新、严格保障标准、重视制度设计,这样才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结合俞正声、刘奇葆同志在全国政协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县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方向和任务作了讲解,并作总结发言。

  李国新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全国首个就县域层面如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专题研讨会,适应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求,得到了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积极响应,为县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与会单位代表了我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流水平,希望各地在过去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成效。讲话中,他专门肯定了大冶市在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五务合一”的改革做法。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对本次会议高度肯定,认为与会单位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各具特色,在我国县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保安镇文化分馆、大冶市文化馆、大冶市图书馆等基层文化设施的运行和服务情况,与当地群众一同观看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