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队”

11.09.2015  09:28

  近日,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央财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针对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资金,其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资金已基本到位。

  随着这一政策的到位,在全国1/3以上的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家队”正在以高标准、高速度,悄然带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向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国家队

  早在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在总结两个五年计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之后,决定通过引入典型的方式,组织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2011年、2013年、2015年三批试点,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目前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为推动示范区文化体系建设,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2015年,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72.26亿元,其中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经费7.31亿元。

  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据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要经过申报、评审、创建、中期督查、验收才能正式挂牌。挂牌后,文化部、财政部还会根据不断修订的标准定期复查,保证示范区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示范区要在公共文化领域体现“国家队”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介绍说,示范区以地级市为创建主体,所形成的改革经验经过梳理、提炼,最终将会成为国家相关政策的组成部分。

  和一般项目的验收、达标、评优不一样,示范区创建单位在获得创建资格后还需要2年左右的创建时间。“这就要求示范区创建单位特别注重过程管理,并且要求他们从制度设计出发,形成政策文件,推动取得实质性的进步。”陈彬斌介绍说。

  中央财政小钱撬动大投入

  据了解,为鼓励示范区开展创建工作,中央财政对创建示范区工作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例如,对第三批示范区单位按照东、中、西部,分别补助400万元、800万元、1200万元。

  两部委明确规定,这笔钱只能用于示范区创建工作,比如制度设计,组织专家研究课题,督促工作开展,或者用于组织验收、达标等,不能用于发工资或是购买设施。

  “这笔经费用于两三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客观上说是比较少的。但从示范区创建实际情况来看,中央财政投入撬动地方财政、社会资金投入巨大,可谓小钱撬动了大投入。”陈彬斌说,第一批示范区中央财政共投入3.05亿元,撬动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150亿元以上。

  有着“中国梁祝文化之乡”之称的鄞州区,是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人口83.1万。据宁波市鄞州区文广局副局长周玲智介绍,2011年鄞州区成为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单位之后,区级财政专门设立了39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创建工作。在示范区创建期间,区级财政对当地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达到3.56亿元,比创建前两年增加1.31亿元。此外,区级财政投入引导效应明显,带动了镇村两级公共财政1:4的配套投入,撬动了社会力量1:10投入文化设施、1:5投入文化活动。“通过示范区的创建,鄞州区已经形成了公共文化区、镇、村、企四级联动,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周玲智说。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纷纷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积极构建财政保障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四川省成都市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率先把公共文化预算纳入财政预算;重庆市渝中区提出,区级财政每年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1%,且随增长比例逐年增加;广东省东莞市设立了5年、每年10亿元的“文化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从前两批试点情况看,示范区的创建调动了各地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有效带动了当地公共文化建设换挡提速。”陈彬斌对记者说,示范区创建城市都集中财力人力搞创建,示范区的文化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普遍提速5-10年。

  为保证示范质量,中央制定了明确的示范区创建标准,地方对照标准找差距,逐条落实,让文化软实力转变成了建设硬任务。根据创建标准,东部地区示范单位的公共图书馆藏书要达到人均1册。“这实际上是个很高的标准。”陈彬斌解释说,一般来说,一个150万人口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最多30万册。示范单位要完成创建工作,购书费用投入就要大幅增长。

  在创建标准推动下,很多地区长期存在的基层文化设施、人员编制等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吉林省长春市乡镇文化站建成后,由于编制人员不足无法正常运转。成为示范区创建单位之后,长春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创造性地将当时由中小学裁并腾出来的教师编制引入文化站,最终在事业编制零增加的基础上,为每个文化站配备了3名编制人员。

  服务体系要与老百姓需求对接

  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中央有关部门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公共文化设施里来。同时要求,示范区要积极推进理事会制度,让社会各界参与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决策中来。

  “搞什么活动,买什么书,老百姓有参与权。活动搞得好不好,书怎么样,老百姓有监督权。”陈彬斌介绍说,要重视老百姓的评价,让老百姓为高水平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在第一批示范区验收工作中,文化部、财政部引入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机制,聘请零点调查公司,通过暗访监测、社区拦访、场馆拦访等方式,获取老百姓对示范区文化设施、活动的客观评价和真实反馈,以此作为示范区验收和建设的重要参考。

  各地示范区还积极探索文化项目与老百姓需求的对接方式,形成文化项目“群众点单、政府端菜”的局面。四川省成都市以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为各个群体提供演出、电影、艺术培训、公益讲座、图书借阅等项目订单式服务;宁波市鄞州区通过观众见面会、专家咨询会等形式,收集群众需求,确定采购方向,外包专业文化演艺公司进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上海市嘉定区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整合区域内所有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打造便捷的“云端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