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八十七)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怎样当,教师教育应当怎样来做?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当MOOC课程从大洋彼岸像旋风一样刮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师观念,传统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是不行的。比如师生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的纯粹的现实世界,变成了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步进行,从以前的线下交流到线上与线下交流同时进行,以前师生交往主要在课堂上,现在的课堂与课外已经很难分辨。许多学校并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变化,还在用老标准衡量现在的教育与现在的老师和学生。
用微信发学科资料、考试,你试过了吗?
比如,上个月有一个山区来的校长到我们学校的校长班培训,培训之余在我们学校的一些课堂转了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回去之后就在自己学校的教师会议上声称,以后永远不进广东第二师院的学生,而且还要号召当地别的学校也拒绝接受二师院的学生。我不否定一些学生上课用手机玩游戏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一现象,但是在我看来,我的学生肯定是冤枉的。我上第一节课时,就要求学生存我的手机号,然后加我的微信。我有许多阅读材料都放在微信上,平时的交流探讨也多在微信上进行,包括个别的辅导、交流与对话。课堂与课下的界限是很难分开的。甚至某些考试也是在微信上进行的。如果看到我的学生在利用手机学习,就判定这样的学生不能要,至少对我来说是很冤枉的。
我现在手机里有1500多个信友,其中300多人是学校的学生,不仅有广东二师的学生,还有全国其他学校的学生。我每天发5到10篇思想性、学术性与知识性较强的文字资料,从多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同时,因为我教学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也需要有多种不同观点的文字资料,通过阅读训练思维,这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移动改变生活,也正在改变学习方式。
商业领域正在向电子商务化发展,将来的商业,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教育领域呢?也正在向可汗学院、MOOC课程与翻转课堂转化。传统农业的教育是个别化,也只能小规模化;工业化的后果是班级的出现,在大规模化的同时,却再也无法个别化、个性教学;而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与个别化,以及大规模化可以同时实现。这个世界越来越扁平化了,知识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创新意识与综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教师是靠整体形象服务学生的
现在的一些教师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比如说,从前大家诟病比较多的是教师教育理论性的东西讲得太多,能够落实的操作性的东西太少,现在是矫枉过正,教师教育几乎被弄成了教师技能培训。我的观点是,教师这个职业真正技能性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一个好的理论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常常就是最好的实践。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教师劳动的手段与劳动的主体的同一性,教师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教师行为。
其他的职业只要利用自己部分的能力,形成某种技能就可以胜任。比如,一个面包师,完全不用考虑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甚至也不要求性格是好是坏,只要面包做得香甜可口,符合卫生标准就可以了。但是,教师这个职业不行,教师身上的任何元素都会影响一个教师的形象。教师是靠一个整体的人的形象来服务学生的,教师在某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靠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扮相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教师这个职业是以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在工作的。
教师的职业技能如果说存在的话,也是作为人的整体而存在的。比如教师的语言,那其实不完全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个人的学识、教养与内心世界的自然反映,教师的语言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口才,而在于交流对话的恰当。而一个内心充满爱意与尊重的人,无论怎样说话,都会是比较得体的。再比如,传统教育很注重一个教师的字写得怎样。因此,作为师范生“三字”训练就很重要,因为“字如其人”,字就是一个人的门面。古人读书先要练字,因为字的好坏会影响他的仕途。但是,现在黑板在学校用得越来越少,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越来越普及,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即使有一手好字,也被键盘毁了。当然,作为传统艺术与文化瑰宝,我认为还是要继承与发扬,但是,写字作为一种生存技能确实被大大降低。将来不会写字的人不是不会用笔写字的人,而是不会利用键盘打字的人。现在人们的交流方式普遍是上网,方便快捷。除了情人要表达忠心爱意,留点字迹作为永久纪念之外,谁还会用毛笔与钢笔写信?
互联网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把教师教育变成一种纯粹的职业技能训练是一种严重的误区。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他首先喜欢当一个教师,喜欢才会深入钻研,才会工作不累,才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这种职业的门槛不能太低,这里的门槛不纯粹是学历,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未必适合当老师,甚至当一个小学老师。要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不适合当教师的,教师这种职业其实比一般的职业对人的天赋要求更高。因为,教师是以完整的自己在工作,所以相对完满、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与善于与人交流沟通的人格特征,还有就是对知识、思想与智慧的热爱,是成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有些人天生就是一个好老师,用不着太多的培训,有些人即使天天培训,恐怕也难成为一个合格教师。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有些人成为教师,完全是误入歧途,他如果去做别的职业可能是非常优秀的,当教师就会很糟糕。比如陈景润这样的人。
一个好教师一定首先是要热爱当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最好的发展方式就是自主发展方式,有了兴趣,知识不够,他会通过阅读提高自己。技能不行,他会自我训练。学力不足,他会寻师访友。经验不够,他会认真积累与反思。这个过程,只要给他自由的空间成长的平台就够了。
一个新教师,究竟要怎样来评价?如果用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的经验来衡量自然是不够成熟老练,但是,成熟老练的同时也会有弊端,那就是可能会因思想固化与经验老套而停止学习。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一个新教师有一种最重要的能力的话,我以为那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有不断学习的热情。
互联网时代学生是客户,成功的教师要会营销自己
当然,也存在一种误用电脑新工具的现象。比如,当今教育部对大学的评估过度追求数字化,把许多老师逼向SCI论文量化因子,而完全忽略活生生的课堂与活生生的学生。再以大学教师为例,一个大学教师被教育部的电脑系统分割成一堆数字,对大学教师的评价是不能够完全数据化的。数据的东西只能够说明部分外表的问题,而不能够说明教育里的核心问题。
比如,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对学术研究以及与学生交流探讨的热情,这两种热情是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热情能够化成数字存入电脑系统吗?还有作为一间大学,最重要的学术自由与浓厚的学术氛围,这种大学精神,也是无法用数字测出的。教育部用一个管理系统企图控制全国每一间大学,这是荒唐的。现在每次管理系统要我出示一个教师的数字的时候,我都出示最低版本的那种。那上面有我的年龄、工龄、教龄,学历之类,但是,不能够说明更多的东西,而且那根本不能够代表一个作为大学教师的我。这些年来,我也不极力跟随这套评价系统走,否则,我就会变成一个非人,我得为中国的大学留点自由思考的种子。如果有一天,被这套评价系统评为不合格而下岗,我相信我凭自己的实力也会有谋生的本领。
教师的教学也要有营销意识。学生就是你的客户,你的专业知识、人格魅力与丰富思想、深邃智慧,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教学方式就是你的营销方式。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要看成是这个教师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营销自己是否成功。将来的学校内部的课堂会逐渐走向社会,“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当年由杜威与其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这两句话在互联联时代可以完全实现。校内的教师产生校外的影响力,这在过去只是一些名牌大学里的名牌教授才能够做的事情,今天美国的雷夫老师、热血教师这些纯粹的小学教师,通过互联网也来到了中国。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OOC课程也开始席卷中国,教育真正的革命其实已经来临,现在要追问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许锡良系广东第二师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