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接受全球首例“比死更难受”的换头手术?
据英国《每日邮报》8日报道,全球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最快将在明年进行,患者是30岁的俄罗斯计算机工程师斯皮里多诺夫。
斯皮里多诺夫
对于患有遗传性霍夫曼肌肉萎缩病症的斯皮里多诺夫来说,找到一具健康的新身体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机会。“我相信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足以避开可能的风险。”斯皮里诺多夫说。
这听起来很疯狂,目前他和医生只在网络见过面,但斯皮里多诺夫坚称:“我已经做了决定,而且我不打算改变我的想法。”
卡纳韦罗医生
手术的主治医师是来自意大利都灵高级神经调节学会的外科医生赛尔焦•卡纳韦罗,他同样对手术信心满满。
近年来,卡纳韦罗提出全身移植手术,即把病人的头移植至新身体上,使其“重获新身”,并将这种手术命名为“天堂计划”。据悉,这一移植手术需要100名外科医生持续进行36个小时,费用高达750万英镑。
由于换头手术风险极高,医学界对此存疑,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AANS)的巴特杰尔医生批评手术后果严重,甚至“比死更难受”,希望人们不要接受。
换头,靠谱吗?
换头,听起来就很恐怖,不少业内人士都对这个手术持怀疑态度。当然,在上个世纪初,不少人对开肠破肚做手术这种事也觉得是天方夜谭。
此前,在人们的认知当中,移植活人头颅大概只存在于影视文学作品中。
中国的“头颅移植”发生得比较早,据清代的蒲松龄叙述,妙手神医陆判给书生朱尔旦进行了换心脏手术后,朱尔旦文思大进,考中了举人。后来当朱尔旦提到妻子面容不美时,陆判又操刀为朱妻换上了一颗美人头。
孙悟空也是换颅高手,他在车迟国当众表演了这一高超技术,更绝的是,手术是他自己为自己操刀。
当然,这只是古人杜撰的鬼狐故事,国外的很多科幻作品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桥段。但不可轻视幻想的力量,一切科技的进步正是来自人们的奇思妙想。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德密可夫(Vladimir Demikhov)通过外科手术尝试移植动物头颅,最后成功“制造”了一只双头狗。美国《LIFE》杂志用镜头记录了这一过程。
随后,美国在60年代中期资助了神经外科医生罗伯特•J•怀特的工作。怀特试图将狗和猴子的大脑移植到其他动物的颈部或腹部。1970年,他的实验以将一个活的猕猴的头部移植到另一只无头猕猴身上而告终。但由于怀特无法连接两者的脊髓,导致猴子最后瘫痪,仅存活8天。
图示1970年Robert White博士将一只猴子的头移植到另一只猴子身上。如果Spiridonov的头被移植,那么他的颈静脉和脊髓必须和捐赠者是匹配的。
大脑和脊髓的连接是手术难点。
此后,不少医学专家为此做了很多研究工作。2013年6月,卡纳维罗在《国际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手术的主要障碍——如脊髓融合和身体免疫系统对头部的排斥已被克服,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完成这样的连接。
卡纳维罗的手术设想
卡纳维罗用两截香蕉与一撮意大利面来演示他的想法。图片来源 lastampa.it
卡纳维罗如此描述他的手术设想——
新的身体将来自一个正常脑死亡的捐献者,需要移植的头颅应该被冷却到12℃左右,捐献的身体同样需要冷却,同时让心脏停止跳动,以延长他们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剥离脖子周围的组织,并用小管子连接主要血管,然后才将受体和供体的脊髓切断。为了让大脑、脊髓神经与新的身体连接起来,医生会使用化学物质“聚乙二醇”作为黏合剂进行“融合”。这一切需要快速完成,医生只有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将头颅移植到捐献者的身体上。
而当脊髓连接好之后,身体上的心脏就可以重新启动,将血液供到脑部,然后在几分钟之内再实现正常的体温。
在病人进入昏迷四周后,肌肉和血液供应会重新缝合,让头部和身体成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给病人进行强度较小的“电击”,以刺激脊髓、加强头部和身体之间的联系。
当病人从昏迷中醒来后,大概需要经过一年的物理治疗才能说话和动身体。病人还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新身体的排斥反应。
换头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头部移植”手术能获得成功,那将给患有绝症的病人提供出路。卡纳维罗博士说,随着医学的进步、克隆技术的成熟,这项手术可以让健康的人更长寿。一个60岁的人可以克隆一个年轻的“副本”,把头部移植到更年轻、健康的身体上。
但其他医生对此态度审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外科教授戈德史密斯指计划规模过大,潜在问题极多,难以实行。
那么如果手术顺利进行,并且病人可以有自主生命(不依靠机械,自由呼吸、自主心跳、自由运动等),是否就意味着成功?
美国 CBS曾访问过怀特医生的同事希尔佛博士,他对当时的实验依然历历在目:“我还记得那只猴子的头颅在张开眼睛时,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充满痛苦、困惑和焦虑,当团队试着喂食的时候,猴子只能任由食物落到地上,却捡不起来”,“这是个可怕的实验,我不认为应该再进行。”
《新科学家》杂志也就卡纳维罗的手术发表评论,先不谈“身首异处”后头部是否可能存活,“头部移植”手术势必引来极大的道德争议。比如说,如果病人康复后有了孩子,那孩子在生物上属于捐赠者,因为卵子或精子来自于新的身体。此外,一具全新的身体也可能给病人带来庞大的心理压力。
科学界还担心,未来人们为了整容,甚至长生不老而“换身”后,会破坏现有的社会伦理秩序。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戴熙婷
资料来源:中新网、果壳网、广州日报、东南快报、每日邮报、中国日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