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学者武大聚焦三极协同研究

25.10.2018  23:56

新闻网讯(通讯员胡艳)10月25日,三极遥感与全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启幕。以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三极)协同研究与全球变化为主题,围绕三极测绘与遥感技术、南北极海冰、冰盖物质平衡、南北极气候与环境变化、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三极协同观测等专题展开研讨交流。

组委会主席、副校长李斐,大会主席、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Kim Johan Holmen,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欧亚科学院院士鄂栋臣,以及来自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极地研究和青藏高原研究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

李斐作开幕式致辞,指出学术界对地球两极和青藏高原关联研究的关注度日渐提高,探讨遥感技术在三极与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将促进三极遥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创新发展。

研讨会适逢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奠基人鄂栋臣教授八十华诞。大会回顾了中国极地测绘发展之路,对鄂栋臣及其研究团队为中国极地测绘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号召青年学者学习鄂栋臣教授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为祖国的极地事业努力奋斗。

Kim Johan Holmen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挪威极地研究所在三极研究方面开展的工作,特别介绍了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在极地研究中的特殊性,他利用全球气候模型及数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德仁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三极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冰冻圈三极区域的协同研究,可以认识冰冻圈变化动力响应过程与变化的时空差异。他介绍,我校研究团队已向国家提出了系统发展我国三极科学研究的建议。

为期两天的大会由40余项特邀和口头报告组成,充分展示和交流国内外学者在三极遥感与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据悉,从首次中国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参与了我国历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建立了东西南极测绘基准,测绘出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图,命名了359条中国南极地名,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极地测绘技术体系,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得到了国内外极地科考领域的广泛认可。

(摄影:舒佩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