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服务月入万元 宜都新型橘农的“职业范”

19.04.2016  11:44

  眼下并不是宜昌蜜橘橘园最忙碌的季节,离蜜橘成熟还有大半年时间,大多数橘农在修剪橘树之余赋闲在家。

  然而昨日上午,宜都市高坝洲镇辉青植保机防合作社23名橘农却每人带着1万元现金从荆门返回宜昌,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此前一个月,他们依靠提供柑橘品改嫁接服务,在荆门一家柑橘种植基地赚到了今年的“第一桶金”——相当于4亩传统蜜橘橘园一年的鲜果净收入。

  吴辉青是辉青植保机防合作社的负责人。昨日15时47分,记者在陈家岗五组见到这位40出头的橘农时,他正在帮村民向克喜搞品改嫁接。

  “见木不伤木,见青不带白。”吴辉青一边念着嫁接的“口诀”,一边锯开橘树主干,开始嫁接。一旁的向克喜目不转睛地盯着吴辉青的每一个动作。

  “过去我们都是从橘树的‘腹部’切开一个口子嫁接,这样直接锯断主干的嫁接方式还是第一次见到。”橘园主人向克喜告诉记者,吴辉青正在操作的嫁接技术叫“切接”嫁接法,成活率在90%以上,次年即可挂果,与传统“腹切”嫁接相比提前了两年。

  嫁接完最后一棵树,吴辉青走出橘园,一边擦汗一边讲起这段提前到来的农忙时光。“我是2013年9月从高坝洲镇第一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毕业的学员,我为我的农民职业感到骄傲。”吴辉青说,他通过培训班掌握了最先进的嫁接技术,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观念。

  2013年9月10日,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毕业的吴辉青尝试打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模式。在他的感召下,10名同班同学与他一起于2014年初创立了辉青植保机防合作社,力求在卖鲜果同时“”服务。

  “23个成员分成6组,每组负责橘园的一片区域。”吴辉青说,在荆门的漳河橘园基地,4个小组进行精细化分工,锯枝、削芽、插芽、缠膜四个嫁接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人完成。此外,合作社还规定了严格的售后服务程序——嫁接一周后,合作社安排专人对嫁接橘树进行检查,成活率不足90%的小组必须返工,直至达到标准。

  据悉,从高坝洲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走出去的学员,已成功创办了十多个家庭农庄、合作社,涉及11个村,带动2000多个农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岗位,实现经济收入300多万元。“近年来,宜都市一直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当作农业工作的重点。”宜都市农业局副局长程仁平介绍说,目前宜都市已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其中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的农民达1200余人,宜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