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充电站冰火两重天 琴台全天候、文体中心无人问
去年5月下旬,为方便武汉新能源汽车车主在主城区就近充电,武汉中心城区的两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汉阳琴台大剧院充电站和汉口文体中心充电站相继启动使用。
半年多过去,记者近日发现,在汉口文体中心无法充电,而琴台大剧院里则要等候很久。武汉主城区两大电动汽车充电站为何冰火两重天?
汉口充电站桩位无一运营
去年12月底,汉口陈先生开着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到汉口文体中心充电,却在入口处被告知充电桩无法运行,不能充电。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车开到汉阳琴台大剧院下的充电站去充电。
第二天,记者来到汉口文体中心内,看到体育场外的空地上全部划了停车位,汽车停得满满当当。在一个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牌子下,记者看到了毗邻而立的20个充电桩,每一个桩前都停着烧油的私家车。
文体中心停车场门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偶尔还有几辆新能源汽车进场充电,但数量非常少,后来基本就没有车来充电了,充电桩也没有运行。
琴台充电站每天排队充电
在琴台大剧院充电站,陈先生却排了20分钟的队,才完成充电。
12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琴台大剧院充电站,看到等待充电的新能源车几乎排到了入口处,30个充电桩前全部都是正在充电的车辆。
在一台充电桩前,从黄陂盘龙城过来充电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过去十天里,他到这里充了5次电,几乎每次都要排队。
现场登记充电车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琴台充电站全天24小时运营,每个车桩都难得空下来。“快充的充电桩主要给电动的士充电,私家车主要在慢充充电桩,每8个小时有大概80辆车进场充电。”这名工作人员称,他们分3个班,全部手工登记充电车辆信息,每天的充电车辆应该在240台左右。
而据负责充电站建设的武汉交投公司监控显示,去年11月时,琴台充电站的日平均服务车次,就达到220台以上。
充电车位成本压力成问题
陈先生不理解,同期开放的两个充电站,为何境况迥异?“琴台大剧院下面那块地,属于政府专门建充电站的,我们有自主管理权,但汉口文体中心里属于企业的场地,在车位经费上僵持得比较久。”武汉交投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范炜告诉记者,汉口文体中心停车位的经费问题,是矛盾的焦点。
范部长称,琴台大剧院充电站属于武汉市的示范充电站,也是武汉目前唯一一个针对非营运车辆的免费公共充电站,充电费用由政府补贴。但目前免费充电的费用,实际上是交投公司在先期垫付,政府的补贴还没有到位,经营的成本较大。汉口文体中心的充电桩位则属于企业运营,必须按停车费将车位包下来。“前期协商是每个月每个车位400元,10个车位一年差不多5万元,20个车位就是近10万元,成本太高。”
对此,汉口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牟汉雪对武汉交投公司的成本压力也表示理解,但他也称,汉口文体中心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但中心内却是属于政府公益性的停车场:“一小时3元,白天6元封顶,夜里8元封顶,费用非常低。”
牟汉雪说,因为停车费用低,附近又有很多大企业、写字楼和居民小区等,车位资源非常紧张,停车压力大。“整个停车场只有339个车位,每天早上8点开门,15分钟就能停满,一直是饱和状态。”在这样饱和的情况下,要专门空出20个车位来充电,若充电的车不多的话,经营损失非常大。
建充电站须解决经营矛盾
尽管在充电桩车位的费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但武汉交投公司和汉口文体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均对对方的困难表示理解,并在记者的力促下,尝试通过“先包几个车位”来让充电站运营起来。
范炜告诉记者,在两大充电桩的政府奖励补贴政策未落实的情况下,建设运营费用均为交投公司垫付,一次性包下十几二十个车位费用太高,但可以先包下1-4个车位专供新能源汽车充电。
对此,汉口文体中心停车场负责人陈学斌告诉记者,目前双方已经就包下的停车位数量、费用、执勤管理人员的派遣等问题进行沟通。双方将在社会公益性与企业经济性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尽快让充电站运营起来。
范炜认为,两大充电站“冰火两重天”的迥异境况说明了充电站的选址建设必须解决经营模式的矛盾:“像琴台充电站那样,政府专辟空闲场地建站,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这样的模式会更适合当下正在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范炜说,在企业经营性停车场建充电站,目前涉及的现实问题确实很多。
牟总也称,汉口文体中心实际上也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供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但目前饱和的停车状况,和新能源汽车使用量仍然较小的现实,决定了目前并不适合在紧张的企业化停车场里建充电桩。(记者 曹磊 李辉)
责编: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