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入上万到2000元 高校实体书店面临消失

09.11.2015  12:51

  曾经月入过万的高校实体书店,如今正日渐陷入“黯然”消失的现状。

  2015年秋季开学,教育部发文决定对各地高校校园书店数量、规模、经营状况开展摸底调查。这对众多在“倒闭潮”中垂死挣扎的校园实体书店而言,如同漫长黑夜里的一点亮光。租金上涨、电商冲击……众多校园实体书店陷入“赔本”的困境,它们该何去何从?谁又将为其递上一根“救命稻草”?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进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武汉各高校及周边探访校园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发现四年时间里,校园实体书店减少近一半。

  华中师大原副校长汪文汉教授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智慧城市,还应有人文内涵,政府与学校应给予校园实体书店扶持,重塑其“人文坐标”的定位,与此同时,书店也需在自身经营上有所创新。

  高校实体书店成“赔本”买卖

  11月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南门附近一条熙熙攘攘的街上,40多岁的书店老板王师傅搬来小板凳,面无表情地坐在“南门书店”门口。这个面积不大的冷清书店,他已经营了13个年头。

  一名学生模样的男青年步入书店,抱着两本专业书出来,向王师傅询问价格。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50元成交。“一本书就赚一两块钱,除去门店租金,维持经营相当吃力。”王师傅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如果他还年轻,肯定不会守着这“赔本”的小店。开学两个月了,一般书籍基本卖不动,主要就是销售教材及考试书籍,除开每月4000元的店面租金,一个月也就赚2000多元。要是在寒暑假,一天也难做几单生意,根本就是赔本买卖。

  曾经生意红火、月收入上万元的日子,在王师傅记忆里已是很久以前的事。4年里,他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校园实体书店的“离去”。他清楚地记得,以前生意好做,华中师大校内及周边大小书店有八九家,学校北大门西侧的校办利群书社最大,经营面积有两层。如今除了校内一家卖二手书的小店,还在勉强经营的仅剩南门附近的3家。

  随后,长江商报记者走访了武汉大学一带。数年之前此地还是书店林立,如今新华书店、三联书店、豆瓣书店等都已不见踪迹,仅剩天卷书店及几家旧书店还在维持。

  校园书店在“倒闭潮”中垂死挣扎的现状,不仅限于教育重镇武汉。有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全国100所高校中30%的校内不再有实体书店,78.57%的校内以教辅类书店为主。而在国内顶尖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有媒体统计,近5年时间,北大、清华等高校附近区域内的20家高校书店,近半数消失,其中北大书店“三剑客”,如今也只剩两家。

  实体书店有无法被取代的优势

  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的252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显示,83.33%的学生表示喜欢看书,近半学生表示至少会在两个月以内买书;约6成学生购书的首选地在网上,仅3成学生明确表示会在实体店挑选图书。

  网上购书对大学生而言已逐渐成为习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一学生李杰说,网上买书不仅价格比实体店低,且查找起来也方便,书到了可直接去学校快递点签收,即省心又省力。

  但看到书店纷纷关门,还是让李杰略显惆怅。李杰说,有些专业书籍网店里不一定有售,他会提前委托实体店老板帮忙订购,一般一个星期内就能买到。如果校园周边书店都关门了,往后再寻一些绝版书就难了。

  “学校周边书店定位需讲究一定的专业性。”华中师大原副校长汪文汉教授认为,在网上购买普通畅销书、教辅材料等这类书籍方便省事,但专业书籍还是需在书架上挑选。网上购书虽然可以查阅书的封面和部分内容试读,但偏学术的专业书籍在购买时,往往需翻阅书中有无购书者急于知道的内容和观点,这个优势是网店无法取代的。

  另外,“现在国内大学普遍存在重物质而轻精神的风气。过去武大、华中师大等高校校园内都有一定规模的书店存在,这也是一种人文气息氛围的体现。”汪文汉教授感慨道,现在都在提倡建设智慧城市,但智慧城市不仅要有知识,还应有人文内涵。书店作为文化产业进入市场,虽然就某种程度来说,不同于医院、学校,但它仍具备一定的公益性。重塑“人文坐标”需要政府、大学多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在高校密集区域引进大型书店,同时对现有的书店采取扶持;学校应将书店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利用校园自有的资源给予场地和资金的支持。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高校已逐步意识到校园实体书店的重要性,并对其给予扶助。华东师范大学为“季风书园”这家全国著名的人文书店提供了400多平方米、免费3年的经营场地。复旦大学的鹿鸣书店在关闭了一段时间后,又迁往复旦大学南区,并得到了低价的租金扶持。

  抓住“救命稻草” 仍需创新经营

  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已引起相关部委的关注。2013年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3年内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将过去只有新华书店享受的税收优惠扩大到全行业。在实体书店的寒冬,业内呼吁多年的实体书店免税政策终于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今年9月初,教育部发文决定对各地的高校校园书店数量、规模、经营状况开展摸底调查,这一举措也被解读为校园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除了政策的支持,已站在十字路口的校园实体书店还需从自身经营上创新。

  “单靠卖书是赚不到钱的。”毗邻湖南师范大学的卡佛书店老板李立三介绍,除了经营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人文社科书籍,书店还提供咖啡等饮品,同时搭售明信片、画册等相关文化产品。

  另外,专业书店因顾客群定位精准收益能更稳定。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附近的美术专业书店、武汉理工大学附近交通类专业书店,比一般的综合类书店生意要好上许多。

  对此,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倪武帆建议,在碎片化阅读及网购风行的当下,校园实体书店应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可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读书沙龙,增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以书店为载体,打造小型文化交流圈。

  “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纯卖书的街头民营中小书店整体上继续萎缩,各类学校周边中小书店还保留了一些,但以销售教辅为主。”武汉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处长曾百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新华书店在内的部分中小书店由于进行了装修,增加了多种经营,改善了购书环境,有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据介绍,武汉市新华书店现有市内网点13家,依托大型商圈,打造大型书店示范点,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分店发展。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