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还医疗费何时不再令人震撼

20.12.2016  11:03

  罗志华

  一年前,19岁的贵州心脏病患者张广怀在江苏泗阳打工时昏厥,被紧急送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抢救。手术很顺利,但张家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医疗费,医院决定允许他们“欠费出院”,日后有钱时再还。12月9日,当张广怀拿着3万元出现在医院时,医生和护士都惊呆了。“这对我们是一种震撼。”12月16日,医院给张广怀颁发了该院史上第一张“诚信患者”荣誉证书。(12月16日澎湃新闻网)

  张广怀能在一年内归还3万元欠费,不是因为家庭条件有所改善,而是得益于今年贵州省推出一项政策,贫困家庭可以申请最高5万元的贷款。也就是说,张广怀宁可欠银行的钱,也不愿欠医院的钱。张广怀还钱之路可谓艰辛,他是一位文盲,因取款时不知道输密码导致银行卡被锁,专门从南京又跑回贵州一趟。

  贫困或“三无”患者拖欠医疗费的现象,已成为公立医院的一大困扰,有些医院甚至不堪重负。且出于种种原因,能够主动还款者少之又少。正如为张广怀治病的医生所言,“不还钱”是常态,“还钱了”才是反常。张广怀此举,是因为与众不同而令人“震撼”。应该说,反常的不该是偿还医疗费的诚信行为,而是拖欠不还的失信行为。当反常现象司空见惯时,正常现象才会反而显得“另类”。

  如何扭正这一现象,是医疗系统亟待化解的一道难题。首先,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有待加速,并将医疗欠费行为以合适的方式纳入其中,通过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让“诚信患者”更加常见。

  同时,也应该看到不少患者拖欠医疗费是实在没有能力。因此,医疗保障是否健全、保险品种是否丰富等,都对医疗欠费的处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若能强化这些方面的服务与保障,相信绝大多数患者都愿意做“诚信患者”。

  具体到张广怀身上,他患先天性心脏病多年且没有接受义务教育,说明基层农村的社会福利保障还存在某些漏洞。不仅如此,张广怀在江苏治病的6万元医疗费全部自费,也说明他的参保地在异地看病报销、大病保障等方面依然不足。千里还钱令人感动,但感动之余也值得反思:何时医疗费才不会是患者的不能承受之重,也不是某所医院的不能承受之重?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