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政管人的网课教学“笔记”(二)

15.03.2020  15:51

编者按:在疫情发生的新学期,学校发布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明确要将新学期“推迟开学不停学”的工作贯彻落实到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行动,有条不紊的准备并实施了起来。为实现教学不停摆,每一位授课教师秉持着细致落实、共克时艰的精神,尽最大努力保证授课质量与课程进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生的课业的影响。


我们的课堂,在希望的田野上

湘南粤北地界,在岭南山区,山清水秀、湖塘众多,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产地。农历二三月间,初春时节,正值油菜花开,啁啾鸟鸣,蝶舞蜂飞,正是农忙好时节。

为了给同学们更好的网络课程体验,减少由于网络阻隔带来的空间疏离感,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吕普生老师把第二周的《当代西方政治学说》课堂选址就设立在了这一片田园美景之中。

为了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吕普生提前几天去实地踩点并发现常规凳子略矮,自己会挡住背后的视野。为了不影响课堂直播效果,需要一张高于常规桌子的长腿书桌,于是自制了全新的教学设备——“高脚讲台”。



伴着早春温润的气息,第二周周二早上,吕普生和同学们都准时到达了课堂,开始课堂连线,调适视频画面。看到这一全新的授课地点和美丽的乡村背景,同学们兴奋不已。

谈及户外移动教学,吕普生说,之所以采取田间移动课堂的在线教学形式,是为了避免单调的授课背景,让自己和同学们都有更好的在线教学体验。经过实践,授课地点和背景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在移动式田野教学课堂中讲述政治思潮和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也希望向同学们传递一种脚踏实地、胸怀社稷的治学精神,让同学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民生,贴近自然和人文,激发学术探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我还希望通过变换上课地点和介绍周边的人文背景,展现湘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居住样态和人文景观,让同学们跟随地点的变化更贴切地了解湘南农村风貌。

吕普生进一步强调,改变授课地点和视频背景,毕竟只是形式变化,我们的授课还是要更加强调实质的教学内容。除了更新讲义内容、修改和充实PPT之外,我还要求同学们阅读经典著作,撰写读书体会或读书报告,督促同学们真正潜下心去学习。我主讲的这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包括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福山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等等。本周在讲述自由主义发展历程的时候,还要求同学们用泛读方法阅读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第三周提交一篇读书体会。对于有余力和兴趣的同学,鼓励他们进一步精读。我希望通过这些平时阅读和积累,弥补不能面对面研讨交流的缺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后续教学地点的安排,吕老师初步考虑从自然风景转向人文景观,从宏观图景转向微观景致,并在二者之间进行适当的切换。吕老师还为后续课堂挑选授课场景的候选方案,去宗族门楼前面踩了点,在这一颇具宗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前完成了第三周的第一次授课。


全新上岗,全心育人,新晋教师这样启航

刘天阳老师是2019年12月入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新晋教师,研究方向主要是比较政治、国家与国际安全、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等。

刘天阳很憧憬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华丽转身,只是没想到自己转型启航的新学期,就遇上了线上教学这样的新挑战。从担心效果到慢慢适应,再到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线上教学技巧,刘天阳自己也从多样化教学中受益良多。

作为一名研究与讲授国际关系的老师,刘天阳关心如何做好对我国重大事件(特别是非传统安全等相关议题)的政治学解读,并将其有效地传授给来自其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如何使中国的实践经验能够走出去,与不同国家与文化形成一种良性对话?”这是刘天阳老师在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题。

刘天阳本学期一共主持和参与了三门课程。他独自承担了研究生课程《经济外交》,同时他也是本科生课程《欧盟概论》与《高级英语》的课程组成员。所讲授的《经济外交》主要是以留学生为受众,他鼓励大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视角与工具,进而去科学地解读与反思这次发生的备受国际关注的疫情。

在他的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把相关知识体系内在化为自己的思维与视角,丰富与科学化自己的主观认知。他希望帮助留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视角了解中国,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政治议题上读懂中国。同时,更希望通过教学,帮助大家从中国实践的学术解读中获取有益的知识,进而去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境中。


课堂就是讲好故事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

谁也不知道武汉会如此这般的成为世界的中心,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从线下转变为线上教学,无疑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体验了一把预期就会非常刺激的互动形式。对公共事业管理系的孙杨老师来说,如何认识新的同学,如何让他们认识我、了解我、了解我的课程、愿意跟着我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遨游一段,可能才是网络教学所面临的教学管理要点。

网络教学准备。孙杨老师从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门方法学课程开始,就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把课程的讲授内容每年进行更新,让同学们每年都能够根据最新的社会事件来加深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因此在讲授形式转到线上以后,孙杨不顾可能成为“网红”的风险,毫无悬念的选择直播的方式开展授课,因此网络教学准备就变得比较简单:直播平台和“备胎”。

直播平台选择经验已经有很多老师贡献过,孙杨选择了QQ,背后的逻辑是这种大流量平台经历长时间各种突发状况的验证,稳定性会有所保障。事实证明,qq平台的屏幕分享和视频语音可以完美支撑课堂教学需求。

备胎”就是在直播无法进行时的后备方案。这方面学校提供的珞珈在线平台和学习通app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孙杨将往年已经成型的教学ppt按照讲授周的节奏,逐步的在珞珈在线平台进行展现,并附上往年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录音,这样就大致能够应对网络崩溃直播无法进行、新选课学生加入补课、学生临时缺席回顾等方面的特别需求。

同时,既往每年都要上传到不同教学qq群中的课程辅助资料,包括文件、图像、视频等也可以有统一且稳定的地方进行管理,并展示给网络上所有感兴趣的同学参阅。

常规教学准备。基于一门已经开设6年的课程,常规教学准备已经形成固定的讨论,开学以前我会整体上将教学内容的要点重新进行梳理,特别是结合最近一年的社会热点,选择合适的案例,或填充,或替换原来教学中的内容。孙杨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课程,恰恰需要在方法论的讲授框架内常改长新,用新的案例、新的故事、新的虚构场景、甚至新的段子,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教学讲授当中。

教学实践。基于常规的课程准备,在一些经典的方法论阶段中,基本上可以做到每个知识点都用现实中的“段子”来替代教科书上的案例和解析。而如何将这些内容阐述出来,让学生能听、爱听、愿意思考和积极互动,就成为实践考验。往往在教室内部非常有趣的段子,可能在网上面临非常尴尬的“冷笑话”。对此孙杨有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要做到像线下一样放松。这一点可能很多老师已经有所体会,第一次的“主播”经历大多伴随着口干舌燥、气短沙哑,其实原因在于紧张,对于新的讲授模式,新的互动形式,会有适应和紧张。但尽快放松下来,发现课堂还是那个课堂,无论老师在哪、学生在哪,只要能够放松沟通,“段子”的“笑果”和效果都不会差。

其次,放慢讲授节奏。由于网络形式的客观限制,线下讲授过程中更多ppt和讲授语言、表情之外的信息,比如肢体语言,学生的表情与语言,这些信息就没有办法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因此网络教学客观上没有线下课程效率高。孙杨的经验是降低讲授节奏,为信息充分传递,学生充分反馈留下时间。

最后,一定要寓教于乐,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可以很长时间记得郭德纲的段子,但很少记得老师的讲授内容,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很难得的是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案例来形成独特的、具有教学内涵的“段子”,这对孙杨来说一直是一个着迷的教学实践方向。

(编辑:周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