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借现代神经科学解析古老“情感密码”
情感记忆可以储存吗?人们对情感的记忆是真实的吗?现代神经科学为破解人类古老的“情感密码”提供了线索。在第22界历史科学大会上,历史学家们对“情感话题”展开前沿探讨。
来自捷克的女性学者Radmila通过对史料中往来信件和口述历史的情感表达分析认为,人们对于过去的情感回忆,通常情况“并不准确”。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实际上无法“储存”情感记忆,只能表达当时的感觉,而回忆情感记忆实际上是进行重建的过程,且会进行一些更改,“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婚姻关系中,通常丈夫的回忆会显得越来越不开心”,她开玩笑说。
Radmila也提到另一种来自心理学家的观点,情感记忆分为“外显情感”和“内隐记忆”,前者是有意识的重现,后者则一直存在,即使没办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情感的记忆依旧存在。
“我们到底会不会记忆和真实还原情感?”Radmila抛出的问题引发现场热烈讨论。学者们继续提问,在17世纪时,人们关心的是“我”的概念,很少关注“情感”,为什么在21世纪早期,人们突然变得“多愁善感”?萌生了对“情感”的兴趣?
人类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可能解释这一转变,神经科学的进展为解释“情感”这一古老神秘的话题提供了新的佐证。
来自芬兰的学者Tuomas Tepora长期从事有关“大脑”的研究,他指出,情感研究历史正在稳步进行新的发现,“我们把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历史的研究渐渐结合起来”,他举例说,“今天,人们认为人体就像一个硬件,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它也配备很多软件设施,比如神经、思维,还有‘社会大脑’,即我们还要理解我们的大脑在历史不断变化中是如何吸收历史社会因素,来改变情感的表达”。
他指出,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迄今为止,人类仍难以了解大脑的全部结构,但是通过科学仪器和数据分析,人们可以探测出,大脑在思维时如何运转。他举例说,比如有关战争情感记忆的研究中,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伤害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身处战争中的人们,在受难中也发展出很多应对心理。
情感是不断改变的,神经科学能够定位改变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大脑的能力究竟如何,继而帮助人们应对创伤和战争等对人们情感记忆的影响。
会议召集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中心教授Ute Frevert为解开“情感密码”提供了一个感性的比喻:在很多商业谈判中,人们历经长途旅行,就是为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人们需要从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情感信息。她认为,情感并不仅仅是“大脑中的事”、“一个人的事”,情感与身体反应密切相关,人们需要通过身体、通过交流,把情感表达出来。
德国学者Gammenrl进一步指明“情感的力量”。他以同性恋平权为案例说明,人的情感认知和表达与身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情感随着历史变化不断发展,甚至成为一种活跃的生产力,“情感有时候能够创造历史”。
有学者回应,历史学家通过过去留下的痕迹来研究、来提问,试图为情感赋予意义,把感情作为新的桥梁,链接过去和现在,情感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人类情感史也是时代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