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着力改善民生:治理雾霾遏制房价

16.03.2017  17:32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不仅是治国理政的路线图,也是国计民生的任务表,其起草与修改,一字一句牵动民心。

  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及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共充实修改了78处,其中涉及房地产、环境保护、扶贫等多个民生领域。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与修改汇集了数百万人的心血,直接参与讨论修改的有9000多人,除4000多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外,还包括全国两会期间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正式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并吸收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后,经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才算真正定稿。

  第一财经记者在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说明中发现,涉及修改与补充的领域多是近一段时间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8处与“蓝天保卫战”有关,包括“安全 高效 发展核电”;有4处涉及房地产,补充写入了“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攻坚“蓝天保卫战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蓝天保卫战”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此次78处修改中多达8处与之有关。

  8处修改分别是:“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改为“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补充“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改为“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后面补充“确保监控质量”;补充“提高燃油品质”;“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改为“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强化应急措施”改为“强化预警和应急措施”;对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改为“必须依法惩治”。

  有专家表示,这些字句的增减使得治霾方案更加精准、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改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的问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科学的源解析和准确的雾霾形成机理,这既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也是目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痛点、难点和薄弱点。

  “细颗粒物(PM2.5)实际上是两部分,一类是直接产生的,一类是由气态物质污染物反应生成的。要知道污染的来源,把一次生成和二次生成的物质追溯到是谁产生的、哪些污染者排放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今年全国两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记者说,只有通过源解析,才能知道是谁排放的、贡献量有多大。

  环保部此前对北京、天津等35个城市开展了源解析,基本弄清燃煤、工业排放、扬尘、机动车、秸秆焚烧等都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

  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各地因为产业结构不一样、生产生活条件不一样,污染源的来源和构成比例是有差异的,而且这个差异有时候会很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由于季节性的变化,这个来源也会有所变化。

  这就要求大气污染防治必须科学施策、精准施策。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环保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地方环保、科研部门都加紧对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一些研究上升到决策层面,比如,我们在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对氮氧化物的控制就加强了。”陈吉宁说。

  “应该说,对重污染天气的成因,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中观层面都是清晰的、明确的。”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向记者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时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承载能力。这是大气环境质量仍不尽如人意、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

   核电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上述造成污染的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清洁能源是减轻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就是要加大核电的上网数量。

  中国著名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水电是很好的能源,但已经很有限了,风电和太阳能受气候的影响很大。而核电除了清洁之外,还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能源。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2016年,全国核电机组按发电能力可生产2428亿度电,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实际完成的计划电量1829亿度,参与市场交易消纳137亿度,总计损失电量462亿度,弃核率达19%。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麻烦。”某核电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基于去年上述弃核现状,由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发起,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王炳华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保障核电消纳。

  针对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补充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叶奇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发展核电,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自从有了核电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要安全发展核电,这从来没有变过。

  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发展核电非常关键。“核电你不能搞得贵。”叶奇蓁说,“核电需要经济性。”他举例说,随着中国核电国产化不断提高,核电的建造成本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这使得发展核电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经济。

  中国核电规模还在继续扩大。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显示,中国“年内计划 开工 8台机组”。

  成本降低、规模扩大等种种迹象显示,核电产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坚决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总理讲,干不成的就不写,政府说了就要算。要把2017年能做到的事儿写进去,民众关心的事儿写进去。每改一个字都很谨慎,一个标点都可能会是讨论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在78处修改意见中,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领域的变化格外引人注意。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对房地产调控的总体基调仍然延续了2016年“因城施策去库存”,这与三四线城市仍处于房地产去库存阶段不无关系。

  而修改稿涉及房地产领域的改动有4处,分别为两条补充和两条修改:补充了“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两条修改分别是将“继续发展公租房”改为“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改为“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国家统计局在解读去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时曾表示,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而上述4处修改则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定了调,即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同时,继续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全国两会前夕,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房地产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热点城市持续收紧的过程。两会提出因城施策去库存,但随着热点城市房价、地价快速上涨,政策分化进一步显现。

  一方面,热点城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限购限贷力度及各项监管措施频频加码,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防范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仍坚持去库存策略,从供需两端改善市场环境。

  始于2015年底的一轮热点城市房价飙升与信贷环境、阶段性供求紧张及地价上涨不无关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0日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确实要适当平衡。随着住房产业的政策调整,估计会适当放慢。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还对信贷总量进行了控制,将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纷纷由此前的13%下调至了12%。

  当然,房地产调控并非只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的提出便是为了让更多住房困难的家庭告别棚户区,使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