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谋发展 打造品牌闯市场
依托优势谋发展 打造品牌闯市场
赤壁市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
针对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田地抛荒、农村缺少种田能人的现象,2013年,赤壁供销社与余曙光、向海明等种田能人本着用“娘心”、种好粮、做好米的企业发展宗旨,共同发起成立赤壁市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余曙光,入社成员117人,在官庄、十八里畈、琅桥、安丰四个村流转土地3207亩,经营水稻、莲藕、小麦、油菜、玉米等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年实现利润50万元。现有大型拖拉机2台、各类运输车辆6台、旋耕机2台、泥船6台、插秧机1台、微耕机1台、油菜小麦直播一体机1台、收割机4台、烘干机1台及一批植保机防防备,中型育秧基地一个(已建钢架育秧大棚7500平方米,在建智能育秧工厂1600平方米),并配套1000平方米仓库和大米加机械工设备2台。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选址,抓好典型引路。通过多年服务三农的经验,市供销社利用中伙铺镇荒芜土地面积多、土质好、机械化操作便利等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资联销经营等工作有机结合,选择代表性强的中伙铺镇官庄村附近地带作为试点,大力开展以大田托管、半托管、土地流转为主的可复制、可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引路,形成抱团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破解外出务工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花钱种地成本高、土地撂荒心不甘”的困局。
(二)机械作业,提升技术水平。统一使用耕田机、播种机、喷灌机、播肥器,实施耕地、播种、喷药、施肥、灌溉、收割、机械化“一条龙”操作,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提高了规模化程度。选派当地种田能人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聘请技术员和专家,指导生产经营。2015年,广泛应用农业新科技和科学管理,同时通过测土配肥等措施,水稻亩产达1000斤以上,总产量达300万斤。利用农闲时节组织社员开展科技培训班3期,培训社员186人次,并组织合作社骨干成员到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考察交流,不断提升科学种植技术含量。
(三)加强合作,科技绿色种植。以“发展现代、安全、生态、高科技农业”为理念,抢抓赤壁市建设“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机遇,以品牌占市场,以品质促销售,与咸宁市农科院合作,建设“有机水稻示范区”、“再生稻示范区”、“高产稳产示范区”三个农业示范点,着力打造“穗丰园”、“十八里坡”品牌商标,其再生稻等农产品供不应求,十分畅销。与养殖厂加强合作,农闲时把养殖厂的沼液用沼液车打入田中做肥料,为循环农业、绿色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成效
(一)通过规模化的生产管理,改变了以往零散种植以及化肥、种子单独零买的局面,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的化肥、种子,严把农资关,价格也比市场低很多,每亩地节本增效8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规范化的生产操作、有力的技术指导,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植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机插秧稻田里都有一层覆盖膜可防止虫害,可减少灰飞虱等害虫对稻谷生长的影响,稻子每亩增收100至200斤,提高了粮食产量。
(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科技水平,机插秧苗的长度大约在10多厘米,秧苗生长期30天,而人工插的秧苗一般在20厘米左右,秧苗生长期需45天。同时,机插秧稻田要比普通稻田每亩少用5—6斤尿素,又可节约成本。
依托人员、土地、机械、技术、品牌等诸多优势,通过机械化作业、科技化绿色种植及科学管理,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华丽转型。大田托管的模式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花钱种地成本高、土地撂荒心不甘"的困难局面。如今,外出务工人员再也不用担心回家忙“双抢”了,田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