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旅游业作用巨大

28.12.2015  13:08
 

尽管旅游业主要涉及的是消费和投资,但在促生产和保增长方面,旅游业通过作用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在“供给侧改革”中能发挥巨大作用

近一段时间,“供给侧”成为高频词。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投资和消费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旅游业能否对“供给侧”产生影响呢?又如何渗透到“供给侧改革”呢?经济学界和产业界对此问题进行思辨和回答,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回答好这个问题,是对“旅游+”的进一步诠释和证实。

以往,一谈到旅游业的经济作用,首先使人想到的是旅游业促进消费的作用,进而想到出入境旅游平衡外汇储备和贸易收支平衡的作用。近年来,休闲地产开发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旅游业对投资的驱动,使旅游业对国内经济的作用体现出“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良好现象。但是,无论促消费还是扩投资,抑或增外贸,旅游业对“三驾马车”的推动均属“总需求”范畴,是对“需求侧改革”的作用。

那么,如果看待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呢?首先应了解“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内涵。整部宏观经济学可简要地分为两个部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者是讲短期内经济体如何克服波动,后者是讲长期内经济体如何实现增长。在5年左右的短周期内,经济体通常波动起伏前行,有高涨,也有回落。为克服短期内的经济下行,总需求管理是重要甚至唯一的手段。但在10年乃至30年的长周期内,经济体的增长轨迹是由生产要素禀赋以及要素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所内隐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经济体的长期增长主要由生产而非需求来决定。

所以,当碰上经济下行时,政府需要做出总体判断:下行的主要困难是来自于短期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性波动,还是源自要素禀赋低下或生产效率低下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应对前者,可以由“需求侧改革”做主机,“供给侧改革”做僚机;应对后者,则需要将“供给侧改革”提到首要位置。

显然,目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映射的是在经历了长期的要素积累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不足、结构失衡和效率失速,这需要通过增强生产效能和生产水平的“供给侧改革”来应对。

总之,形象地说就是,吃药可以治病,但要想长寿,需要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供给侧改革”不是吃药,是强身健体。

“供给侧改革”是要对生产要素、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以及技术创新进行改革提升。尽管旅游业主要涉及的是消费和投资,但在促生产和保增长方面,旅游业通过作用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在“供给侧改革”中能发挥巨大作用。

按照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的作用领域,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至少有四条主要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重点振兴“休闲制造业”。在这里,我们提“休闲制造业”,而不仅仅是旅游装备制造业。这是因为,从观光过渡到休闲度假,不但是需求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休闲制成品的升级。只有当我们从旅游经济发展到休闲经济,人们从移动观光转移到休闲停留,游艇、房车、渔船、钓具、滑雪杖、冲锋衣、缆车、马具、皮划艇等休闲制造业才能发展起来。目前,为了保增长,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旅游业内生的需求动力,经由休闲制造业可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动力,使生产向生活渗透。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不但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向外转移,更需要通过休闲制造业向内转移,造福民生。同时,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休闲质量需求,将对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科学指引。

二是突出发展“度假科技”。科技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最重要内容,它在旅游业内主要表现在如何增进生活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规模和深度。虚拟现实(VR)技术是典型的度假科技,通过这种高新技术,游客的度假体验得到极大地延展和深化。此外,度假设施和娱乐科技(如儿童娱乐设施、运动休闲高科技开发、老年疾病的娱乐型治疗设备等)属于强大的生活制造业,它们是直接作用于民生终端的生活型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而有效的促进作用。美国在对抗1929年大危机的“罗斯福新政”中就通过重要政策(如“联邦一号”政策)大力振兴娱乐产业和娱乐科技,使美国的电影产业、戏剧产业和主题公园等娱乐休闲业的科技水平大为提升,既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准,又从长期上增强了美国的科技软实力。

三是积极试点“弹性工作制”。人力资本是供给侧的首要要素,也是物质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经济下行期间,各国都很注重通过灵活用工制度对时间要素进行高效配置,释放出生产效率。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适合推行弹性工作制和工作分享等现代就业制度,通过高效配置就业者的生产时间和闲暇时间,使知识员工、女性员工和青年人才(甚至是在校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旅游业中的在线企业和接待行业试点弹性工作制,并和家庭灵活就业人员的课税减免相结合,可以从人力资本方面有效深化“供给侧改革”。

四是创新推进“假日改革”。所有的生产要素最终可归结为“时间要素”。假日改革具有长期效应,是对生产时间以及劳动力供给方式的“供给侧改革”。这种改革带有全民性,可以说,是旅游系统极少也极珍贵可以触及全民改革层面的重要政策手段,我们要珍惜这个政策手段,用好这个政策手段。深入研究假日变动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质量以及创新激励的影响。建议提前做好假日改革的“压力测试”,调集政策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该项测试,积极探索各地政府的“地方假”和企业的“带薪休假”相结合的假日审批权下放改革。(魏翔)(责任编辑:新华网 杨艺华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