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作战进行时——恩施州精准扶贫观察
金秋十月,武陵山区万山红遍。恩施州各地景区被摩肩接踵的游客搅热。
与此同时,恩施州干部群众被一张图牵动,即《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作战图》。图中,列出了全州8个贫困县市、91个贫困乡镇、729个贫困村、28.71万贫困户91.3万贫困人口从2015年至2019年告别贫困的路线图、时间表。
决战贫困之战在武陵大山、土苗山寨打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州委书记王海涛说,“从现在起,恩施州要每月减贫1.4万人,才能实现2019年精准扶贫‘县摘帽、乡出列、村脱贫、户销号’,才能确保与全国同步小康。非常之战必须有非常之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十一”黄金周,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带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每天都在重要旅游景区和重点贫困村之间穿梭调研,既指挥解决旅游高峰期交通、住宿、安全隐患等矛盾问题,又现场谋划依托旅游精准扶贫思路,“争创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县市”的构思日益成熟。
产业推进,最根本的路径
10月4日,利川市凉雾乡马前村,一排拔地而起的特色民居工地上,村支书康同生忙前忙后。
刚刚过去的夏天,完成一期搬迁的马前村因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已接待武汉、重庆等地自发前来“候鸟式避暑”的游客200多人,居住最长的达两个多月。村民利用自家新建房屋,赚到了第一笔“意外”收入,村里也为此新修了能容纳400人同时就餐的夏季食堂。
凉雾乡乡长孙海介绍,面对不请自来的游客,康同生和村干部们紧急上阵,做了一个夏天的酒店前台兼导游兼食堂管理员,虽然很累,但大家乐呵得很,因为找到了脱贫的路子。
带着记者一行看新民居工地、探民宿接待房间,康同生对脱贫之战充满信心:全村实施搬迁扶贫,到明年夏天可建成新民居180栋,可同时接待避暑度假游客500人以上。村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8人,除67人因病残智等原因需保障脱贫外,都可以在避暑度假产业链上脱贫致富。
5日,从咸丰县城通往唐崖土司城遗址的公路上,大量施工机械忙着运料、硬化、刷黑。
咸丰县政协副主席、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志高向记者介绍:唐崖土司城遗址今年7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游客越来越多。县里实施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建设4条乡村旅游示范线,其中环土司城遗址、串连附近村寨景区就是其中重要一条。
精准扶贫,产业推进是最重要抓手、最根本的路径。恩施州围绕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各县市因地制宜,掀起产业扶贫热潮。
沙玉山告诉记者,利川正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和“天然氧吧、中部凉城”的气候优势,做足“旅游+”产业扶贫大文章,成立旅投集团,改造、建设万户民宿,把旅游和避暑纳凉打造成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
干部履责,最关键的因素
利川市精准扶贫指挥部有一个微信群,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部门、各乡镇“一把手”170多人全部入群,指挥部和市委宣传部通报情况、发布信息、督办进程不过夜。
利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忠碧向记者展示群里信息说,“这是一个挂图作战的好机制、好平台,大家在家可以看,出差可以看,白天晚上都可以看,比批阅纸质材料效率高多了!”
她介绍,微信群经常凌晨时分还发简报,各单位通过微信群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前一阵子,市人武部的同志进村入户开展对口帮扶,信息发晚了,他们还找上门来了呢!”
咸丰县首轮万名干部(公职人员)在县、乡指挥部统一调度下,深入22个片区结对帮扶,到户到人,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产业一劳动力就业,不销号不脱钩”。
宣恩县直、乡镇干部入户宣讲政策,帮贫困户转变观念,出主意,选项目,效果明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岳东年内已深入走访结对帮扶户7次,每次去都看到贫困户有新变化。他说,在县里干部中,他走访结对户不是最多的。
恩施州扶贫办主任梁公章说,扶贫攻坚一直是州里的全局性工作,2013年,新任州委主要负责人首站调研就到扶贫办,当年州委全会就发出了“推进综合扶贫改革”的号令。从那时起,干部扶贫责任不断加大,全州扶贫开发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5月,恩施州进一步调整“指挥棒”,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州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乡镇精准扶贫暨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综合考评办法》。这三个考评办法大大提升各级精准扶贫工作的权重,县市由原来的4%提高到60%,乡镇由原来的5%—10%也提高到60%,州直部门扶贫工作加分也从20分提高到50分。
群众创造,最澎湃的力量
6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村支书、黄坪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元翔,向前来调研的副县长周志斌、县扶贫办主任夏珍香一行汇报贫困户新植黄金梨种苗的事:“每亩56棵,每棵按5块算,新植300亩得8万多元种苗呢。”
黄坪村依托独特地理条件,已发展1850亩黄金梨,目前900亩已进入丰产期,年产果160万公斤,创收600多万元,一大批村民通过种梨脱贫致富。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220户587人,他们也纷纷找到村支部和合作社,要求入社种梨。姚元翔说,“乡亲们积极性起来了,我们责无旁贷,已决定今冬新种300亩,种苗、肥料、技术准备工作都已展开。”
精准扶贫,干部有责。但说一千道一万,最终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寨寨的百姓过惯了慢节奏的生活,不少人安于现状,发家致富的愿望远没有城里人迫切。因此,干部精准扶贫,首先要激活群众的热情。
宣恩县扶贫办同志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该县李家河乡回龙村一贫困户,男女主人40多岁养两个孩子,家里种30多亩烟叶,不懂技术,疏于管理,一年收入仅两万多元,赶不上同等规模种植户一个零头。他们虽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但没脱贫致富的动力,女主人去年打牌还输了七八千元,欠下不少账。今年,结对干部入户指导,先从子女成长角度调动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又送去10吨水泥帮助他家新建烤房,联系烟叶站提供技术服务,两口子越干越起劲,牌也不打了,天天侍弄烟叶和套种的辣椒,今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
在咸丰,记者听到一个群众创造、干部提炼的段子“十二子”。当地百姓为脱贫致富,倡议新的乡规民约,即每天要坚持做到“十二子”:开窗子、净房子、抹桌子、扫院子,上架子、入柜子、进屉子、叠被子,谋路子、种苗子、建园子、挣票子。
群众创造,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纵深发展。
王海涛说,扶贫脱贫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是经济收入达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支撑持续发展进步的治理体系;老百姓仅经济上脱贫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人、进取的人。(陈剑文 李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