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晓苏教授:人性是作文的灵魂

12.12.2014  16:38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2日电 (陈岩)“学生应该写‘有意思’的作文,人性是作文的灵魂”。日前,著名作家、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晓苏应邀为妙笔作文教师作了《故事元素与叙事策略》的主题演讲。

  没意思和有意义

  讲座中,晓苏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作文教学的弊病——“作文普遍没有意思,很有一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味追求其思想教育价值,将作文教学当做宣扬道德和政治的手段,从而导致选材脱离了真实生活,追求高大上,最终导致作文味同嚼蜡。

  针对这种不良的现状,晓苏谈到应写“有意思”的作文,具体体现在“选材的生活化”,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吃喝拉撒都是生活,立足于这些具有日常化和世俗化特点的素材,作文才有可能写的“有意思”。“生活是带渣滓的,因其缺憾方显得其美的真实。”写作就是写有意思的东西,选材必须生活化,世俗化,但不是庸俗和低俗。

  立意人情化

  晓苏谈到当前的写作教学时,指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故事图解意义,为了讲道理而讲故事,是失败的。作品的主题应该是从故事中生发出情感和意思,让读者感悟,而不是僵化的表达。

  他例举了中学课文《台阶》导致的笑话,并批判指出,当前语文老师的写作教学八成都是不合格的,优秀者太少。

  如果写作把人当人写,写出人的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矛盾,写出内心的对抗与矛盾,写出人的复杂性与人性,必然会有文学的魅力。列举了优秀习作《发书》中,一个普通班主任的矛盾心理与人性的复杂。

  晓苏指出曾经的经典作品杨朔的《荔枝蜜》、《蜜蜂》,由于假大空,没有真正地表现人性,如今已被淘汰,成为经典的反面案例。

   没有细节就没有作文

  晓苏指出记叙文中,细节的作用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

  接着,晓苏还谈到“细节是作文的生命,是作文生活情调与美感的来源”。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会发现生活情调的,在文学作品中,细节具有暗示和隐喻的作用,往往一些内心情感的内在体验都是通过外在细节表现出来的。解读了电视剧《青年毛泽东》及生活中的奥巴马趣事,分析了中学生作文《怀里抱狗的那个人》。

  晓苏还介绍了一些写作中前沿的叙事策略,如“多元化叙事”“摇摆型叙事”“极端化叙事”。随后,他详细解读了获奖作品《没有语言的生活》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残缺创造完美。

  讲座结束后,晓苏教授与妙笔教师进行亲切交流,答疑解惑。

  附晓苏教授简介及获奖情况

  晓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于湖北保康。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1988年加入湖北作家协会,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级作家。1985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在《收获》《花城》《作家》《钟山》《山花》《天涯》《大家》《江南》《长城》《十月》《小说界》《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刊发表小说四百万字。另有理论专著《名家名作研习录》《文学写作系统论》等。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转载40余篇,并有作品被译成英文和法文。曾获湖北省第四届“文艺明星”奖、首届蒲松龄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三届、第四届湖北文学奖、第六届屈原文艺奖、第七届滇池文学奖、第十届金嗓子文学奖。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