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院士、25位专家智慧碰撞 最强大脑 为大气治理支招
5 位院士、25位专家智慧碰撞
最强大脑 为大气治理支招
人民日报记者 孙秀艳
日前,施工人员在江苏仪征市后山区大仪镇境内的光伏电站安装光伏组件。该光伏电站每年将有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万吨。郑海鸥 王丽娟 摄影报道
核心阅读
当前,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近期频发的重污染天气,究竟因何产生,治理得咋样,未来采取哪些措施会更有效,不仅公众关心,大气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正在努力探究。新年伊始,环保部召集全国大气领域几十位专家开了场学术研讨会,集中探讨、群策群力,为大气污染防治把脉。
去年12月以来,京津冀地区频发的重污染天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公众尤其关心大气污染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根治大气污染,哪些措施最为有效?1月17日—18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5名院士和总体专家组25名专家,以及全国各地大气领域各研究方向的专家代表齐聚北京,参加由环保部召集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及趋势分析学术研讨会。
采暖季排放强度远高于非采暖季,工业排放仍是第一大户
与会专家认为,“大气十条”的发布与实施,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思路从“总量控制”过渡到“质量控制”,并进一步促进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2005—2010年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12.8%。2013—2015年间,据相关研究估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除挥发性有机物以外,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京津冀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采暖季排放强度远高于非采暖季,京津冀地区采暖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约30%。
目前,工业排放是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及挥发性有机物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排放源。因此,在未来排放控制中,需强化非电行业(钢铁、水泥和玻璃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民用散煤清洁利用、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能源加工储运行业)等治理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排放量同步下降。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重污染形成
关于大气污染的成因,与会专家认为,大气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在排放总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气扩散作用可以使大气污染物稀释和消散,大气氧化作用可以将大气成分有效地降解并清除。之所以能够累积到形成大气污染的程度,主要原因是三个方面,即污染物一次排放、二次转化以及气象条件。
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内因。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是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大气中多种污染物都以很高的浓度水平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驱动力,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颗粒物(PM)、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的排放大幅增加,而且高密度地集中在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这也是我国重点城市群大气污染频发的根源。每到冬季,居民采暖的刚需,又导致排放量显著增加。
PM2.5来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搞清楚复杂化学反应在大气重污染形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重污染的预报预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方案的制定都是十分关键的。
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外因。不利的气象条件,比如静稳、小风、高湿以及逆温等,会在排放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导致更加严重的大气污染。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加剧了重污染形成。
污染防治须抓住煤炭、结构、交通、科研四方面
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球仍居于高位,仍须较大幅度实施减排。同时,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排放尚需加大力度实施高效减排。要真正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霾,就必须在准确预判气象条件变化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大气污染防控的方案,包括精细准确的重污染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