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之四十六:发挥节点大优势 提升产业爆发力 宜昌现代物流向千亿产业冲刺
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物流节点呈立体式布局
为适应宜昌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范围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要求,宜昌物流依托铁路站场、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按照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加速构建“一心、九线、十园”的物流立体空间格局。“一心”即三峡现代物流中心;“九线”即汉宜高铁、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江北铁水联运铁路(规划)等四条铁路大动脉,沪蓉高速、沪渝高速、呼北-宜来高速、岳宜高速等四条公路主骨架,以及茅坪至红花套的一条石油主管道共同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十园”即三峡翻坝物流园、太平溪物流园、白洋云池物流园(含保税物流中心)、红花套物流园、枝城物流园、三峡机场临空物流园、宜昌东站物流园、小溪塔物流园、东山商贸物流园、点军物流园等综合物流园区。
目前,“九线”除江北铁水铁路、宜来高速正在积极开展规划和前期工作外,其余均已建成或基本建成。“十园”除太平溪和点军物流园外,已开工8个,累计完成投资70亿,获得上级补助资金56908万元,世行贷款2亿美元。“十园”的部分重点支撑项目——三峡物流园、爱奔物流园、晶海物流中心、迪腾物流园、云池港、国贸茶叶精深加工中心、葛洲坝物流信息化均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农村综合交通服务站19个和省级农村物流示范点1个。
二、不断壮大市场主体,物流企业呈开花式落地
近年来,宜昌物流抢抓行业发展势头,认真落实物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意见》,对交通运输企业当年入库税收超过500万元的,按当年比上年入库税收增长部分地方实际分享的20%,对企业进行奖励;对超过1000万元的,按30%奖励。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落实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的相关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打造一批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和一批能够主导地区市场的大公司、大集团,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宜昌,支持在宜昌发展总部经济,设立区域性总部。
截止2015年10月,全市从事物流服务的各类企业达2022家,其中市工商局登记注册资金过1000万元企业142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国家A级物流企业33家(位居全省第三),省级重点物流企业28家(位居全省第二)。1-10月,全市营业收入已过亿元的企业有5家(葛洲坝物流、宜昌港务集团、宜昌九州通医药物流、安卅物流、兴发汽运),预计2015年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可达7家。1-10月,交易额过亿元的园区有5家,分别为三峡物流园、葛洲坝物流、爱奔物流园、晶海物流园、当阳大有物流园,其中宜昌三峡物流园交易额达174亿元。
三、不断加快转型发展,物流潜力呈二元式释放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物流”运用,着力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爱奔物流信息交易所、三峡物流园信息中心、宜化安卅物流信息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基地+网络+平台”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九洲通药品物流和三峡物流园区冷库的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北山超市配送中心、邮政速递实现输送分拣、出入库自动化。将GP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及二维码用于宜昌部分车辆管理,建立了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当阳万里建立了食品冷链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大力开展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三峡物流园1号电商、爱奔物流园公路港模式在全省推广;秭归华维农村货运班线模式在《人民日报》头版宣传登载;宜港集团、天元物流、葛洲坝物流、秭归长江物流,加快集装箱、大宗货物多式联运,以宜昌至重庆滚装运输为依托,推进江海直达、长江水陆滚装甩挂运输试点;推动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网点建设和“四通一达”快递物流服务;共同配送模式在商贸物流企业中大力推广。兴发汽运、宜化安卅、国贸圣洁等一批本土骨干物流企业形成了呼应汉渝、沟通川鄂的物流服务网络,促进物流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