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152家涉污企业,工业增速仍位居全省第一 潜江转型发展上演加速度

16.11.2016  02:33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磊 通讯员雷丰淑雯 10日,潜江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与该市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达成供气协议,每年向后者供应3亿多立方氢气。这意味着,这家该市最大化肥生产企业已经转型为“供气服务商”。

   金华润公司现有两套合成氨和尿素生产装置,年产能分别达60万吨和70万吨。今年,该公司砍掉20万吨化肥产能,用来建设年产氢气3.5亿立方的气改项目。

   按当前销售价每立方1.2元计算,金华润一年仅卖氢气就能收入近4亿元。

   这只是潜江加快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潜江关停152家涉污企业,其工业增速仍位居全省第一。

   断臂疗伤

   在潜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管廊两大项目正挂网招标;与化工企业比邻而居的棚户区,641户居民已迁出园区……

    涉污企业关停、园区改造升级、棚户区改造。曾为环境问题困扰的潜江,正掀起一场“环保风暴”。

   潜江今年前9个月关停整治的152家企业中,涉及水污染、气污染的就达62家。仅8月,一个月就关停22家涉污企业。

   受这场“潜江史上最严环保行动”影响,该市将减收5000万元以上。

   化工是潜江支柱产业。潜江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彭绍军说,化工产业支撑了潜江经济发展,同时,高污染、高耗能、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污水排放不达标,下游城市不时拉闸禁排;园区企业环保整改屡不到位,整个园区可能面临被摘牌。”一位园区干部说。

   今年5月,潜江“会诊”化工园区,将发展短板细化为“规划编制滞后”“建设标准不高”“管理体制不顺”“村企混居”等具体问题,一一对症下药。

   市委书记胡功民说,潜江要发展,就要真正用铁腕、出铁拳,以“断臂疗伤”的决心,取缔、关闭一批能耗大、污染重的小企业,整改一批排放不达标、设施不配套的企业。

   从“1”到“8”

   支柱产业洗牌,让当地一些干部担忧:“经济下行压力下,还要对支柱产业‘开刀’,潜江经济怕是要雪上加霜。

   结果,令人意外。来自该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列全省第一。

   潜江是如何做到的?

   靠调整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潜江认识到,产业结构“一油独大”、与周边城市产业雷同、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潜江短板,补上这一结构短板正是经济发力的空间。

   年初,潜江通过合并、扩充、延伸、变更、新增,提出打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大健康、高端家居、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体系。

   10日,王场镇长飞潜江科技园,工人们正建设管廊。自3月开工以来,这个占地7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已完成自来水管网、地下管网迁移等工程。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光纤预制棒3000吨、光纤2500万芯公里的世界最大预制棒生产基地。

  镇委负责人说,围绕“八大产业”抓项目建设,促进基层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王场镇已成为潜江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

   围绕“八大产业”,潜江成立12个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外出招商80余次。目前,潜江在建招商项目132个,协议引资485.3亿元,已到位资金106.6亿元、同比增长14.02%。其中,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招引项目12个,总投资70亿元。

   加速升级

   培育新增长点的同时,潜江加速改造升级传统化工产业。用市长黄剑雄的话说,“要把传统化工产业做出绿色,做出新意。

   在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相关负责人细数今年项目建设新进展:柴油加氢改质及配套制氢项目一次投运成功;年产30万吨石脑油芳构化制芳烃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总投资近60亿元的油制品升级深加工系列项目已备案立项……

   仅上半年,该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143.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逾百亿元。

   不只金澳科技,该市盐化工总厂、可赛化工等一批化工企业上缴税收均超去年同期——关停整改的背后,更是一场该市化工企业围绕技术、工艺、产品的升级换代。

   就在本月,潜江经济开发区与竹根滩镇完成区镇一体化改革,为未来开发区发展腾出空间。

   这一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经历自内而外的蜕变——工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管廊、气体岛、固废处理中心四大功能项目正陆续上马建设。

   一个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新型化工循环产业园呼之欲出。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