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高质优销路广——我国外向农业基地探秘

18.12.2014  09:12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黄艳、吴小康、萧海川、黄浩铭、刘羊旸)有时诱发食品安全焦虑的内地农产品,其实也有“高大上”的一面。在国内不少外向农业基地,生产和管理执行国际标准,农产品质优、价高、销路广,农民生产干劲足。

    优质就给优价

    “我养的小龙虾能够卖到美、德等欧美国家,这是老一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湖北省潜江市“养虾明星”姜友余说,这意味着自己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而且还赢了。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开始进军全球市场。土地、农民甚至每个生产细节都裹进这个大市场中。

    “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就得按它的规则来玩。”在潜江经营多年小龙虾出口的莱克水产集团总经理郑中龙说,国际竞争的基本规则就是市场原则,价值决定价格,优质就给优价。

    “稻田的清水养虾,个大、干净、健康,一般而言价格比国内市场要高20%到30%。”姜友余介绍。

    “港桌四碟菜,一碟产贺州”,广西贺州市是专供港澳蔬菜基地之一。该市铺门镇福塔村菜农梁先珠种的90亩豌豆苗,最近迎来采摘季。“豌豆杯是豌豆苗中最鲜嫩的部分,地头收购价为15元/斤,运到香港,价格就能涨到40多元一斤。”他说。

    从2004年至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由230.8亿美元快速扩大到671亿美元,年均增长12.6%。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达到352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6%。近供港澳,中售日韩,远销欧美。

    执行国际标准

    记者走访发现,与传统农业迥异的是,外向农业从土壤、农资、种养、运输,整个过程都严格贯彻国际标准。

    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该市稻田镇一年出口西红柿就达5万吨。稻田镇蔬菜出口协会理事长崔玉禄介绍,出口西红柿要求非常严、非常细,比如单个重量一般在150克到200克,色泽、硬度也有细致的规范。

    在梁先珠的豌豆地里,记者看到田间管理规程,上面清楚地写了采摘时间。“豌豆杯要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摘,这时候露水已经蒸发,摘下来之后不会因为水分过多而容易腐烂。”梁先珠介绍,这跟普通庄稼相比,麻烦得不可思议,如果一个环节错了,那么豌豆杯的品质就难以保证。

    记者看到,大型蔬菜公司都有保鲜冷库和冷链运输车辆。蔬菜采摘两个小时内进冷库,晚上装车运往深圳、东莞等地检验通关,第二天早晨在香港、澳门上市。

    贯彻国际标准倒逼农民绿色种养观念提升,保护环境成为各方共识。

    潜江位于我国江汉平原腹地。这里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是天然优质水产养殖区。为了创造更好的小龙虾产业发展环境,当地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成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全程严格监管

    外向农业实行全过程监督。既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也有协会、农户之间的自我约束。

    崔玉禄说,过去有人偷施“黑药”,现在经过层层检测,用‘黑药’的根本无法生存。村委会、订单公司、市农业部门时常来检查,不提前打招呼,直接进入田里检测。

    “出口蔬菜还有条形码,跟身份证一样,一扫就知道是哪个大棚产的。”崔玉禄说,一旦被检测出用了违禁药,产品退回不说,整个大棚都被推平,“砸饭碗的事,谁做?

    在莱克水产集团加工车间,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操作。车间技术员不仅进行技术指导,而且还是质量监督员,杜绝违规操作。

    此外,农户之间逐渐养成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生产习惯。梁先珠和同村10多名村民组成蔬菜生产合作社。他说:“一方面交流绿色种植信息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相互督促和提醒。”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