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杨林尾镇甘蔗滞销 "甜蜜"产业为何变得苦涩
往年这个时候,仙桃市杨林尾镇农民已经开始准备种植甘蔗了。然而今年,当地却传出令人揪心的消息:“郭坤海500捆甘蔗,运到湖南批发,每捆只赚1元钱。”“一组王明华,二组谢博友,各自种了20亩甘蔗,到现在大多数还埋在地里”。
50万捆甘蔗卖不出去
谢长清是杨林尾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5年他带头承包村里70亩地种甘蔗,收了约3000捆,只卖出很少一部分,预计亏损30万元。
种甘蔗,“一份汗水一份甜”。早春开始,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蔗农都要围着甘蔗转,除要耕种、垒土外,半个月就要剥一次叶子,非常辛苦。
现在已是4月初,杨林尾镇农民去年种植的8000余亩甘蔗,还有1000余亩约50万捆没有销出去。
种植面积去年陡增5000亩
10年前,当地开始种植甘蔗。2009年,杨林尾镇的甘蔗销往湖南,由于甘蔗个大、型好、味甜,逐渐占领了湖南北部市场。
看到种甘蔗能够赚钱,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2015年更是陡增到8000多亩。然而,在产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没有及时拓宽市场渠道,导致已有市场空间一时难以消化。
产业化步伐没跟上
目前,每捆甘蔗仅流通成本就是6.3元,而售价在4元至9元之间,前年的售价却高达25元。所以,现在农民卖甘蔗,基本都要亏本。
仙桃市农业局副局长王艳洲认为,除了甘蔗种植面积突然扩大等原因外,当地的产业化与种植业不配套也是主要原因,比如榨糖加工、造纸等行业还没有起步。
同时,该镇的甘蔗以鲜食为主,保质期短,而当地又没有保鲜设施,致使家里存有甘蔗的农户,不敢按市场需求有序供应,而是急于抛售,使得短时期内供应过剩,价格压低。
王艳洲建议,相关部门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不能只盯着湖南一地;要利用电商等新型销售方式,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时,“订单农业”一定要跟进。(记者张卫华 通讯员李宏银)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