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湖北:开创综合交通运输大格局

15.01.2016  17:21
    冬日的荆楚大地寒风飒飒,但综合交通建设热潮激荡喜讯频传:连接湖北省目前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鹤峰县的宣(恩)鹤(峰)高速公路开工;湖北境内第27座长江大桥——石首长江大桥开工;“湖北最美高铁”——汉十高铁官山河特大桥建设施工有序;长江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提前3个月完工投人试运行;武当山机场试飞成功;武汉至罗马航线开通,直飞境外航线39条,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目前唯一直飞四大洲城市和华中地区对外开放的“空中门户”……

        铁路、水路、公路、航空齐头并进,加快发展,加速衔接融合,综合运输体系日渐成型,湖北立交桥功能日益凸现。

        “十二五”时期,湖北交通发展成果丰硕、交通建设投入大、交通问题改善显著、交通便民服务举措多,多方合力共建立交桥成绩喜人。

        如今的湖北,正在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胜势,湖北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多式联运,打造贯穿中西大通通

        近年来,湖北省尝试多种方式力推多式联运,充分发挥湖北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交会的优势,继续在“走得好”上做文章,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已初步形成武汉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班轮运输、三峡库区宜昌至重庆载货汽车滚装运输、武汉至沪渝地区商品汽车滚装运输、“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专线等多条成熟的多式联运线路。

        湖北重点发展商品车滚装多式联运、大宗物资及进口商品水铁(公)联运、电子产品公铁联运(公水联运)、中西部陆地港武汉水港公水联运、中部地区国际公铁联运、国内国际快件多式联运、无船承运人多式联运。通过多式联运项目,武汉市争取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多式联运品牌示范城市”。

        “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行一年多,发运量已居全国第二,成为亚欧大陆物流大通道之一,还成为招商引资新元素,2015年累计已产生运输货值5亿美元。

        江汉运河的通航,形成了长江一汉江一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既给汉江补水,又发挥了航运效益。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已达1738公里,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3.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433万标箱。“一港双园”模式,带动了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港口项目落户。

        在武汉新港,“天天班”成为中西部货物通往全球的品牌航线。江海直达、泸汉台集装箱快班、至东盟四国航线一系列新航线打通江海“大动脉”,武汉正成为中西部“出海口”。

        “汉新欧”班列和武汉新港组成的铁水联运模式,是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形成的一条环形快速物流路线,途经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湖北为支点,配置国际国内资源。借此,武汉港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个突破百万标箱的内河港口,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

  在管道建设方面,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干线管道全面建成,武汉市天然气高压外环线、武汉至宜昌天然气输气管道等支线、联络线的建设覆盖全省,干支相连,有效缓解了湖北能源紧张的局面。

    顺畅交通,筑牢经济民生大底盘

        “十二五”期间,以武汉为中心的“”字形高铁网形成,从武汉坐高铁可直达全国25个省会城市,拉近了武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等地的距离。

        石武、汉宜、武黄等高速铁路也相继建成,高铁动车覆盖除荆门、神农架以外的所有地市。武西、蒙华、黔张常等高速铁路、干线铁路相继开工,江汉平原等铁路支线建设加快推进。

        目前,湖北已开通从武汉到全省大部分市、州、县的城铁,动车通到哪里,公铁换乘中心就建到哪里,人们出行换乘更方便,不少居民上演“双城记”。

        6204公里高速公路东穿安徽,南通江西、湖南,西连重庆,北接河南,西北承接陕西,“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2015年6月底,湖北省高速公路成功与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实现“一卡走遍全国高速公路”。

        “十二五”期间,湖北着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让农民共享交通建设发展带来的便利。

        2015年12月15日,湖北省25989个行政村如期实现村村通客车,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湖区、库区、边远山区的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农民深切感受到村村通客车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目前,湖北省公路总里程突破25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6圈,其中一级公路达到5248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4.6万公里.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除鹤峰、神农架以外所有县市通高速,98%的建制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的村通沥青水泥路。

        湖北还成立了全国首个综合交通公共信息联盟,公路长途客运联网售票全面推广,高速公路ETC与全国联网、与武汉市路桥ETC紧密对接,湖北省水上搜救应急管理系统投人应用,智慧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地面交通之外,武汉开通国际和地区直飞航线39条,成为中部唯一“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天河机场T3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明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天河机场将跻身国内为数不多的双跑道机场,升格为4F级机场,武汉冲刺全国航空“第四城”。

  神农架、武当山机场也相继建成,形成了“一主五支四通用”机场发展格局,民用机场覆盖全省70%以上的县级城市、75%以上的人口。

   创新体制,开创综合交通运输大格局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市交通)达到5228亿元,是“十一五”(3263亿元)的1.6倍,其中公路、水运投资4253亿元,是“十一五”(1900亿元)的2.24倍。

        大规模投资之下,成绩斐然:“四纵三横”铁路网、“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基本形成;武汉阳逻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港区建成;至旧金山、巴黎等37条国际民航航线开通,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位居中部第一;铁路公路特大桥隧、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运输规模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齐头并进,全省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49%,60%,69%和64%。

        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创新交通体制机制密不可分。

        湖北重点推进交通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成为全国交通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交通运输部将湖北列为全国首批交通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湖北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创建,打造交通运输行业“十行百佳”群英谱,树立了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培育了“铺路石精神”等一批交通文化品牌。

        在公路建设上,湖北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高速公路建设以省投资建设为主改为以地方政府招商建设为主,并成立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湖北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的主力军;普通公路建设由交通运输厅制定相应标准补助,不足部分则由地方政府配套,有效弥补了公路建设资金缺口。

        交通建设、管理和发展永远在路上,“十三五”期间,湖北将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目标,率先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基本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建成祖国立交桥,形成立足湖北、辐射中部、沟通各大重要经济区、联通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将湖北的交通区位优势转变为物流优势、经济优势,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