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志愿者降至7人 专家建言多“尊重志愿者”

30.01.2016  15:30

本报讯(记者詹琦通讯员陈柯胡思洁)“武汉某社区,志愿者从600多人降至7个人。如何维持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昨日,在黄陂盘龙城美好社区举办的“全国社区志愿者发展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东的话,引起与会者共鸣。

陈伟东长期关注城市社区建设。他介绍,有次去某社区调研时获悉,社区志愿者人数从开始的600多人减少至7人,社区志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志愿者人数缘何骤减?该社区负责人举了个例子:社区为一对空巢老人安排了1名志愿者定时上门服务。一次,住在外地的儿媳及孙子过来探望,孙子看到爷爷奶奶家不太整洁,提议做卫生,但被老人拒绝了。老人觉得,儿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待的时间短,不如聊聊天拉家常;社区安排有志愿者,打个电话让志愿者来做卫生就行了。志愿者进了门,看到老人儿孙都在闲聊,表示卫生完全可以由家人来做,但老人一句“你们志愿者不就是社区安排过来给我们服务的吗?”让这名志愿者心凉了半截。从此,这名志愿者退出了志愿服务。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许多志愿者一开始都很热情,后来逐渐消极。”陈伟东认为,问题出在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上。不少与会志愿者也提出,社区志愿服务“光凭热情远远不够”。对此,陈伟东提出,社区志愿服务首先应尊重志愿者的意愿,把志愿服务的决定权、行动权赋予志愿者,而非由管理者全权把控。同时,探索激励机制,比如进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比如设立爱心银行、时间银行等。

责编: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