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五大举措发展旅游扶贫
京山县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准定位,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一是确立途径目标。以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为原则,以乡村旅游扶贫为重点,整合旅游扶贫大道沿线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实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提取土地租金、实行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2020年旅游脱贫致富目标。“一镇十五村一百五十户”旅游脱贫目标是“一镇”:绿林旅游镇整镇脱贫摘帽;“十五村”:规划中核准的1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50户”:拟定引导发展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旅游脱贫示范户,实现销号。二是突出主题开发。因地制宜,对“一镇十五村”规划了景区带动型(绿林镇、六房村、全力村、东山村、五台村)、历史文化型(大山头村、熊滩村、八字门村、小焕岭村、养马畈村)、休闲农业型(高枧村、中台村、全力村、铁炉冲村)、休闲度假型(梅河村、三泉村)等旅游扶贫类型。三是打造旅游产品。绿林镇将深度打造绿林山,建设基础设施,打造文化休闲、生态休闲、亲水漂流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扶贫脱贫示范镇;六房村、东山村打造生态休闲、乡村体验和土特产采购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高枧村、中台村、全力村、铁炉冲村、五台村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大山头村、熊滩村、八字门村、小焕岭村、养马畈村整合打造鄂中红色旅游示范带;梅河村、三泉村打造亲水休闲、观鸟科考旅游村落。
二、全域推进,建设旅游扶贫产业带
结合京山县扶贫实际和乡村旅游发展现况,2017年重点建设绿林旅游扶贫大道,以“旅游+”为脱贫主导产业,实施集中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辐射带动高枧、中台、全力、铁炉冲、五台5个村整村脱贫,其中重点培育50户贫困户从事旅游产业脱贫增收,打造成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带。一是制定了旅游产业扶贫方案。以京山周畈至天门观旅游扶贫大道为轴,以绿林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关水库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全面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重点加快天河度假村、洪山湖山水旅游招商开发力度,打造集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水上冲浪、民俗风情、乡村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重点谋划“一带两核三园四组团”的旅游扶贫产业布局:“一带”即乡村风光带,沿周畈至天门观旅游扶贫大道沿线的高枧、中台、全力、铁炉冲、五台村落发展田园风光、乡村民宿、农家乐餐饮、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两核”即天河度假村旅游核、洪山湖旅游核;“三园”即香菇产业园、中药材种植园、银杏采叶圃加工园;“四组团”即“绿野平畴”乡村风光组团,以高枧、中台村公路两侧广阔平坦的田畴为主,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传统农作物,形成山乡田园风光;“狮子绣球”地质景观组团,以全力村的“狮子滚绣球”自然景观为主,修建观景台和至宋河的王子寨庙登山步道、下山滑道,形成新的景点。“山水洞天”峡谷体验组团,以天河度假村、五台村通天洞等景点为主,打造集生态休闲、水上娱乐、养生体验为一体的4A级生态旅游景区。“湖光山色”游憩服务组团,以全力、铁炉冲、五台村濒临高关水库为主,建设休闲采摘基地、渔家乐、民宿接待等配套设施。二是培育扶贫产业。主要培育了三大产业:在香菇产业园上,共建成高枧、中台、全力、铁炉冲4个香菇产业园,安装碎料、灭菌、装袋、烘干生产线2条,日产袋料香菇1.5万袋,集中摆放袋料香菇30万袋。吸纳100户从事袋料香菇生产,其中贫困户45户,每户年均增收2.6万元,2017年底可全部实现脱贫;在中药材种植园上,发展旅游+公司+基地示范+农户经营的模式。支持本地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农户和贫困户提供种子、全程技术服务指导、资金贷款、统一销售等生产全环节,激发农户和贫困户的种植热情,吸纳本地农户,包括贫困户就业务工50人以上,建设了全力村300亩苍术中药材示范基地,高枧村100亩苍术示范基地、铁炉冲村100亩白芨示范基地。仅务工收入,户平年收入近3万元;在乡村农家乐民宿休闲产业上,动员农户集中连片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休闲农庄,开发乡土特色菜肴,建立乡土特色鲜明、民俗风味浓厚、环境整洁卫生、服务水平一流的农家餐饮住宿娱乐体系。指导农户开办农家乐8家,有发展农家餐饮业意愿的农户23户,预计日可接待游客3000人。
三、加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建设
一是修建了一条大道。按照旅游二级公路标准,投入3000万元,修建了绿林镇24公里旅游扶贫大道,完成了道路刷黑、停车场、交通地面标识和路面引导牌、安全提示牌等。加大了贫困村“组组通”工程力度,实现扶贫大道与村组公路无缝对接,保证了主要道路至产业园、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道路畅通,解决扶贫脱贫“最后一公里”。加快乡村交通客运站建设,规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形成出入通畅的乡村交通网络。二是建设了三座旅游厕所。以A级旅游厕所标准为指导,在高枧、全力、铁炉冲三个村旅游扶贫大道沿线建设了3座旅游公厕。目前,已完成主体建筑,进入内部设施安装阶段,年底全部完成建设,极大的服务配套乡村旅游发展,解决游客如厕难的问题。
四、融合发展,构建脱贫攻坚大格局
以“旅游+”为载体,加大旅游业的融合力度,着力培育新型业态,形成多业共生的脱贫攻坚大格局。一是与传统农业融合。建成了孙桥镇蒋家大堰桥米原产地种植园、罗店镇马岭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石龙镇义和村优质稻规模种植体验园,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山地梯田、旅游交通干线农作物的巧妙布局,形成“春有油菜花海,夏有梯田绿浪、秋有满畈稻香”的审美视觉。二是与特色水产融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华鳖、中华草龟观赏园,带动水产业发展。三是与现代林业融合。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对节白蜡观赏园、水峡口村茶花观赏园、丁家冲村林果采摘园、厂河村百果采摘园、小王关蔬菜采摘园、双桥村农事体验园、熊滩村月季园,开拓旅游扶贫观光采摘、农耕体验、商务活动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四是与生态保护融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观鸟基地和三泉村鸳鸯鸟种群保护地,年吸引观鸟人士10多万人次。五是与特色种养融合。大力动员农户和贫困户发展“山上牛、林上果、林下鸡、林间蜂”等具有观赏性的生态复合型产业模式,重点发展土鸡、土猪、山羊、黄牛等山地养殖,发展中蜂、孔雀、七彩山鸡等特色养殖,发展板栗、油茶、核桃、葛粉等特色山珍。包装了一系列乡村美食商品,实现特色效益农业与旅游扶贫开发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六是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以旅游的标准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季度拉练活动,重点打造了沙岭湾村、青树岭村、马岭村、丁家冲村、荆条村等56个美丽乡村,初步形成了“把村庄变景区、把田园变游园、把农舍变客栈”的乡村旅游新气象。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以马岭、蒋家堰、盛老汉、老柳河、丁家冲为重点,打造一批京山“农”字号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出一系列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抓好全县6个深度贫困村旅游扶贫产业建设,通过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实现脱贫。
五、强化扶持,促进扶贫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扶持。京山县投入10万元,重点扶持绿林旅游扶贫大道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产业。加大对农家乐、民宿建设的指导。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的农家乐,经过检查验收后,达到《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一星级标准的,一次性奖补6000元/户;达到二星级标准的,一次性奖补8000元/户;达到三星级标准的,一次性奖补10000元/户。凡利用民居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标准客房数量为5—8间的,一次性奖补8000元;标准客房数量为9—12间的,一次性奖补10000元;标准客房数量为13—15间的,一次性奖补12000元;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农家乐建设和发展民宿休闲旅游的积极性。二是旅游厕所建设扶持。2017年争取省、市旅游厕所竞争性项目分配资金、局工作经费共计200万元,对全县30座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旅游厕所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使全县旅游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
京山县通过五大举措发展旅游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大力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突破口,推动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的融合,拓宽了扶贫开发领域,加快培育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乡村富民旅游产业体系,助推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