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太淡?北京戏难凑北京人
《北京邻居》《年复一年》……最近接连几部京味儿话剧上演。京味儿文化是这几部戏的最大卖点,他们的故事也都发生在胡同和大杂院里,不少走进剧场的观众就是冲着京味儿去的,但看过之后又觉得差点儿什么。
为求京腔,小松演老赵
“打听道儿,您得分清东南西北;过马路,您得瞅准红灯绿灯。对不起、谢谢、劳驾,您得常搁嘴边儿……”话剧《北京邻居》由北京云在文化有限公司出品,讲的是一个北京大杂院里发生的故事,剧中人“赵公安”满嘴地道的“京片子”听来着实是一种享受。
“北京话的特点不仅是嘴儿甜,更多带有揶揄的情味儿,甚至还有哲理性,耐人寻味,经得起琢磨。”导演唐烨就是北京人,对北京话有着格外深的感情。她透露说,现在想找到地道的北京人演北京戏特别不容易。虽然请了不少北京人艺的同事来帮忙,但演员还是不够用。剧中的赵公安这个角色应该是五十多岁,但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只能让二十多岁的松天硕来演,“年龄感上确实有点距离,但重要的是,这个角色必须得是真正的北京人才能演出那个劲儿。”
话剧《年复一年》由“五十六号工作室”制作,讲的也是大杂院里的故事。大杂院是剧中主要场景,但是这部戏的京味儿却显得有些寡淡,除了剧中的爷爷一张嘴能听出是老北京人,其他人都差着点儿意思。
“我就怕你们跟我提这个!”《年复一年》的导演顾威说,因为首轮演出14名演员中,只有四个北京人,他都不敢跟媒体说这是一部京味儿舞台剧,“台词京味儿都不足,那还怎么能说是京味儿戏呢?”为此,在排戏过程中,顾威用了很大精力去纠正演员的发音,“因为不是北京人,好多话演员都不知道重音在哪里,儿化音应该怎么加,都得现学现教。”一句北京人脱口而出的“归了包堆儿”,到外地演员这里就显得格外拗口。为了纠正演员发音,排练间隙聊天时,顾威也不允许他们说家乡话,必须还得像在戏里一样说北京话,这么一来,好多演员都不敢聊天了。
不过,下一轮演出将增加5个北京人艺的演员,尤其本身就是北京大妞的郭奕君将饰演剧里的北京大妞大月,让顾威的信心足了一点。
不只是这些社会团体想演京味儿戏有困难,就是在主打京味儿戏的北京人艺,京籍演员也越来越少,演员说不好北京话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著名演员杨立新说,前两年他复排《小井胡同》的时候,就没少为这个事犯愁,“很多演员不仅说不好北京话,甚至根本不了解北京。”剧组专门请人为演员培训北京话,杨立新还找来1949年的《北平大地图》,给他们看什么叫四九城,北京水系是什么样。
唐烨也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京味儿戏是传承北京文化的载体,“要是演员说不好北京话,用普通话来演《茶馆》,那可差着成色(shǎi)呢!”
湖北“虎妞”学京腔就像学外语
北京人艺面临着京籍演员的缺口,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北京曲剧,其剧团也一样面临京腔难觅的尴尬。
北京曲剧团的前几代演员都是北京人,演戏自带北京味儿。可对今天曲剧团的青年演员们来说,这就是一个严峻问题了。
彭岩亮是曲剧团演员队队长,也是经典曲剧《烟壶》的第三代主角。来自黑龙江的他,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曲剧团代培班,全班二十多个人没有一个北京人。在戏曲学院上了四年大学,到剧院又跟着老师们学了好几年,但他对自己说的北京话还是不满意,“大概其的意思有了,但跟真正的北京人说话还是有距离的。”
彭岩亮说,《烟壶》是一个以清朝末年为背景的老北京戏,对京味儿的要求也更高,但他当时别说说不好北京话,就连剧中许多台词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不过,要和他媳妇儿颜瑾相比,北方人彭岩亮的这点困难就不算什么了。颜瑾来自湖北武汉,说着湖北话长大的她,以前听到北京话都要先在心里用自己的方言翻译一遍,然后才能做出反应,再把自己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说出来。“对她来说,学习北京话就像学一门外语一样难。”在剧团演出《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时,彭岩亮看到颜瑾要比别人多花好几倍的工夫,先理解意思,再琢磨发音,经常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为了学好北京话,他们身边都常备着一本《北京土话大全》。
“得嘞,得嘞!有事儿您说话,谢谢您了!”采访结束时,从彭岩亮客气热情的语调中,能听得出来即使在平时他也没有放松学习北京话。
泡进去才能熏出北京味儿
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邹健是南方人,又是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的书,他在北京人艺工作时住在北三环附近。对于他选择的这个住处,杨立新是有点看法的,“一个外地演员要在北京人艺工作,想掌握北京人艺那种京味儿,就应该去前门外找个平房住着,没事儿和周围的邻居喝喝酒、吹吹牛、侃侃山,时间久了就能熏出来那种味儿。”
杨立新说,以前老一辈儿北京人艺演员都是北京人,中午要回家吃碗炸酱面,眯一小觉,再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来上班,身上的北京味儿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现在的年轻演员因为房价太高,恨不得都住到河北去了,根本没有那种生活方式,也体会不到那种生活态度,要想有老辈人的那种味道的确是太难了。”
人艺还要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办班,有人建议不妨多招一些北京生源,为坚持北京人艺的京味儿做一些努力。不过,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认为,招收生源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有没有表演天赋,至于北京话,多努力也还是有希望的。“比如,北京人艺演员班赞是河南人,训练时特别认真刻苦,如今他的表演中京味儿比许多北京人还足。他在《茶馆》中饰演的黄胖子,虽然是一个小角色,可是非常有光彩。”
北京曲剧团彭岩亮他们这一代演员中没有一个北京人,而在下一批演员身上将得到改变。眼下,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正在为曲剧团代培一个曲剧班,二十多个学员里有五六个北京人,其中还有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莫岐的孙女。北京曲剧团团长孙东兴表示,北京曲剧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进行传播的剧种,说好北京话对演员格外重要。他们在招生的时候,同样的条件下会优先录取北京生源,所以这次才能多招几个北京孩子。
但他认为这样还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初我考评剧院的时候,6000人报名,6000人都是北京人,因为当演员能站在舞台上,待遇好有光彩,现在戏曲演员一样要吃苦但挣得少了,京籍孩子当然不愿意来了。”孙东兴相信,如果北京曲剧团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曲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