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的产业支撑——宜昌市加快千亿产业发展综述
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城因人兴、人因业稳。
“十二五”期间,快速发展的六大千亿产业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强力支撑。
精细化工作为2012年全市第一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2015年产值有望突破17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以上;
今年1至9月,宜昌市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1.94亿元,同比增长17.8%,跃居六大千亿产业之首,成为全市发展最快的一个优势产业;
2014年,我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预计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数达到330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
宜昌新材料产业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快速成长。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5.17亿元,比2010年增长234%,同比增长15.5%。
省域副中心的宜昌,在GDP增长、投资、工业发展等方面保持全省领先。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宜昌正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千亿产业快速崛起
“转型升级、竞进作为”。“十二五”时期,宜昌以“六大千亿产业”为引领,稳中有进、进中有转、效速兼取的较好态势贯穿始终。
宜昌精细化工率先过千亿,产能和规模稳定增长。全市合成氨规模达到200多万吨/年。兴发集团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产销量全球第一,次磷酸钠、二甲基亚砜、黄磷产销量全国第一。宜化集团成为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代表企业之一,多个主导产品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位居前列。
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后来居上,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 47.08% ,其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1.43%。产业呈现出集聚、集群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宜昌市(长阳、五峰)健康食品产业集群5个省重点产业集群,夷陵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枝江市安福寺果蔬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等5个县市区食品医药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我市电子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三。软件产业在全省市州排名中仅次于武汉市,居于第二位。预计今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10亿元。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全市建材行业“十二五”时期,通过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主要产品、技术和装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市场主体快速发展。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发展到230家,比2010年增加70家。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年年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35家,比“十一五”末净增628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37家,比“十一五”末净增268家。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宜昌南玻显示器有限公司、湖北宜美特全息科技有限公司、宜昌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正在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两大产业今年将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600亿元,促进宜昌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强企业发展领先
5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全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宜昌市以第76位的排名进入百强。
实力的体现不止于此。在刚刚揭晓的“第四届湖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宜昌15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增加2家,数量居全省市州之首。
“十二五”期间,宜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除去宜化、兴发在行业中的显赫地位,我市企业中,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世界最大酵母提取物制造商,世界第三大酵母制造商;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红霉素原料药产能世界第一;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的硫酸新霉素原料药产能世界第一;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芬太尼系列麻醉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湖北稻花香集团和湖北枝江酒业集团进入全国白酒销量十强。三宁化工、华强化工依托与晋煤集团的战略联盟,为宜昌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煤化工规模居全省前列。湖北稻花香集团2014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位居470位,湖北稻花香集团和枝江酒业集团继续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别位列156位和411位,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位列第46位。
中小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希望和后劲。我市是工信部命名的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宜昌全市现有30家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企业、17 家双软资质企业、8家系统集成资质企业,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1家,超过30亿元的2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的2家。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园区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宜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布局。2012年,三峡云计算中心正式揭牌,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探索由基础设施服务向平台服务、软件服务拓展,目前已在政务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示范应用,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中成为样本典范。“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兴产业规模将持续壮大,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将稳居湖北省前列。
产城融合统筹推进
在建设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去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9%,居全省第二位。
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布局作为城市发展来谋划,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组团来推进,把工业项目作为城建项目来建设,把重点企业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推动优势产业向沿江城镇带聚集,引导各类企业和项目分类向园区集中,着力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构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核心支撑,重点建设7个过1000亿工业园区、3个过500亿园区、6个过100亿园区。
近三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支撑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大产业发展基金、工业生产调度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短期调度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
2014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优惠政策最密集、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支撑的意见》(宜府发[2014]15号),《意见》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工作进行了全面整合,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扶持中小企业增产增效、促进中省在宜企业加快发展等八个方面制定了工作重点和激励措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含金量高,被企业家们称为“宜昌工业黄金八条”。
资金是工业的血脉。2014年,市财政先后为34家城区工业企业安排无息生产调度资金2.01亿元,为35家企业安排了2000万元无偿支持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由市财政担保,与8家银行合作,为188家企业,发放266笔累计金额达43.2亿元的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金融部门主动服务中小企业,通过银企洽谈、银行授信签约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截至2014年11月,各类金融机构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达692亿元,各类担保机构为1991户企业提供在保余额达113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记者 章良)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