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精准施策 创新突破
奋力打通国省干线主动脉
荆门市交通运输局
2017年,在省厅和荆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十三五”普通公路规划目标,克服项目前期制约因素多、资金缺口大、调度难度高等困难,积极探索,综合施策,全面超额完成了国省道建设目标任务,共完成一级公路路基87.2公里、路面72.2公里,分别占计划的113.4%和130.2%;完成二级公路路基58.6公里、路面100.2公里,分别占计划的114.9%和179%;“十三五”规划的23个一、二级普通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率达87%,开工率达65%,其中6个项目已经完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谋划,做好前期工作
一是对照规划超前谋划。 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推介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统筹全市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在全力推进“十三五”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提前启动“十三五”中期规划调整项目前期和“十四五”规划项目研究,保证项目梯次推进,有序实施。
二是对照时限强力推进。 市县两级均成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对23个“十三五”公路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交叉进行、同步推进”的要求制定前期工作路线图,每周动态跟踪,每月督办通报。
三是对照清单紧密协调。 针对前期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经费难落实的问题,我们列出问题清单,主动争取政府支持,积极与发改、国土、规划、审批等部门对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幅缩短审批周期。在439省道、207国道项目前期工作中,市财政预拨50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予以支持;234国道钟祥城区绕城段项目3个月内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审批等工作。
目前,全市“十三五”规划的16个一级公路项目已有13个完成前期工作,7个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提前完成规划外的10个一、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为下一步我市国省道建设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
二、创新机制,破解资金瓶颈
我们积极探索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07国道、347国道、439省道、342省道、348国道沙洋江汉二桥等5个项目的投资、建设、养护和管理运营,共计吸纳社会投资60亿元,交通PPP项目占全市已实施PPP项目总数的50%。实施过程中着重抓住三个关键。
一是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包装项目。 主动对跨县市的国省道项目进行统筹策划,提出“市级统筹实施,县级财政补助”的模式,由市政府授权一个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移交等工作,授权一个政府出资方与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沿线县市区政府承担辖区路段政府支出责任,并参于对项目公司的绩效考核。这一模式已在439省道和207国道PPP项目中成功实施。
二是找准平衡点吸引社会资本。 我们在PPP项目方案编制过程中,邀请专家培训,咨询专业机构,反复与潜在社会资本沟通,认真测算确定收益平衡点,确保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可行。207国道PPP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经反复磋商,最终招标控制在5.12%左右,既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风险可控,又最大限度节约政府投入。
三是争取地方支持保障项目实施。 为确保PPP项目顺利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我局一方面提请市政府协调,另一方面主动登门拜访,促成项目沿线县市区政府将政府支出责任资金纳入地方中长期财政规划并出具书面文件,保证439省道和207国道PPP项目顺利实施。
三、强力督办,加快项目实施
一是强化包联协调。 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市县领导包联,一名项目秘书驻点服务,在项目一线扎营指挥。在荆门城区环城公路建设攻坚阶段,局党组成员分头包联重要节点工程,保证77公里环城公路提前7个月全线通车。
二是增强激励引导。 对国省道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在年度计划安排和“十三五”中期规划调整上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县市区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去年项目进展较快的沙洋县,我们积极争取省厅支持荆沙示范带产业路建设补助资金100万元,争取将342省道沙洋至五里一级公路纳入“十三五”中期规划调整,在全市形成极大的示范作用。
三是借势调度督办。 每月进行项目督办,分类别、分县市区进行排名通报。5月份检查发现347国道、348国道等5个项目进展明显滞后,果断下达督办通知,并报请分管副市长签批意见后转至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迅速扭转了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去年下半年,我市各县市区均排在全省公路建设月度排名的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