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推行“交通+产业”致富模式 助力山区精准扶贫
04.02.2016 13:33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上月底的一天早晨,鄂西北山区雪花飘飘,山民魏尧响驾驶着满载马头羊鲜肉的小货车,向西安奔去。
魏尧响是郧西县湖北口回族自治乡坎子山村民,他说:“这些高山生态羊肉,中午就可以送到西安的3个超市。”
村里在悬崖峭壁上修通5公里的“挂壁公路”后,一贫如洗的魏尧响,在扶贫干部指导下,贷款2万元养起110只马头羊、7头秦巴黄牛。“要致富,先修路!”十堰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李军说,在贫困山区,交通扶贫的价值尤为重要。该市宏观构建路网骨架,微观畅通“毛细血管”,推动“交通+产业”的致富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宏观搭交通骨架。“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交通投资460亿元,人均投资近1.3万元。新修十白、郧十、十房、谷竹4条高速,总里程522公里,境内“三横两纵”高速交通骨架成型,鄂渝陕豫毗邻形成“两小时高速经济圈”。建成武当山机场,与西安、重庆、武汉、郑州形成“一小时航空经济圈”。汉十高铁动工,十堰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疏通“毛细交通”。近5年等级公路增加7011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农资能进村入户,农产品能快速进入市场。
推动“交通+”模式扶贫。“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等,使交通扶贫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功能更加突出。建起市级物流园区2个,县级物流中心3个,乡镇级物流服务站182个,村级物流服务点1800个。形成核桃、茶叶、中草药、马头羊4个百万亩脱贫产业基地,秦巴黄牛、马头羊、翘嘴鲌、竹溪贡米、武当道茶等成为地标产品走向世界。“交通+”扶贫模式,打破贫困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格局。县乡公路成为贫困群众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饶扬灿 李启东)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04.02.2016 13:33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