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期):孝感市全面推广“五老”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孝感市全面推广“五老”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余热,孝感市司法局在协同市关工委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孝南区广场、书院、车站、新华4个街道办事处和卧龙乡作为试点,开展“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既壮大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缓解了专业力量不足,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全市在矫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1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近日,该项试点工作得到孝感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了由市关工委、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五老”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和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矫正帮教、心理辅导、政策法律咨询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矫正人员帮教业务指导、心理介入调适、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等,形成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司法行政部门业务指导、工作小组各司其责的组织体系。
(二)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组织市直有关单位“五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五老”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广泛动员组织“五老”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注重沟通反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情况通报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下一季度帮教计划。建立重点工作会商机制,研究解决涉及试点工作的方向性、长期性、根本性问题。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对试点工作进行“把脉解剖”,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建设过硬队伍
(一)广泛动员,招贤纳士。市、县两级关工委、司法局整体联动,通过会议动员、印发文件、发倡仪书、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社区矫正帮教工作对于建设和谐孝感的意义,组建了“1+7”(市直、7个县市区)“五老”志愿者帮教队伍,将更多有特长、有专业知识的“五老”志愿者吸纳到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中来。
(二)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在对全市“五老”队伍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将1000多名有意愿、有热情的“五老”志愿者按照专业特点、兴趣特长、部门特性、年龄层次等建立台帐,确定了重点对象和人选。同时,从市直14个单位挑选出35名“五老”志愿者,作为首批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余人员分梯次、分类别划入安置帮教、心理辅导、政策咨询后备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结合首批“五老”志愿者队伍特点,市、区两级司法行政部门采取了小型化、短期性、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抽调社区矫正骨干、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对50余名“五老”志愿者进行了理论培训和案例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倾情教育帮扶
(一)结对帮教“联心”。实行“2+1”结对帮教,依托基层司法所管理平台,每2名“五老”志愿者结对帮扶1名社区服刑人员。针对“五老”志愿者队伍群体较大、经验丰富,但精力、身体条件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将重点帮教对象确定为35周岁以下的社区服刑人员。印发“联心卡”,记录结对双方情况、矫正小组成员、活动记录、联系方式等,便于“五老”志愿者与帮教对象联系。在广场街和书院街举办“老少见面会”,20多名“五老”志愿者与30多名矫正对象开展了面对面交流。
(二)文化教育“入心”。充分挖掘孝感“孝文化”资源,结合“孝德文化大讲堂”活动,每月精选一个角度,邀请1至2名“五老”志愿者进行孝德文化专题辅导,教育社区服刑人员明理知法、存孝道、懂仁爱,先后组织10名“五老”志愿者作专题辅导报告26场次。每季度开展一次“荐书赠书”活动,鼓励和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树立理想信念、学习文化知识、改造主观世界、积极融入社会,共捐赠法律、文化、励志等书籍260余本。每年组织“五老”志愿者不定期开展“家谈”活动,与社区服刑人员交心谈心,将教育寓于平时,把管理做到经常,其中,市、区58名“五老”志愿者上门走访29名帮扶对象普遍在三次以上,开展谈心谈话、电话提醒300余次。
(三)情感关爱“暖心”。“五老”志愿者坚持真情、尽心、竭力开展帮教工作,努力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赵定炼帮教一位性格叛逆的17岁少年,通过经常性的手机短信聊天,上门与家人沟通、与对象谈心,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灵距离;七十多岁的“五老”志愿者、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秀芝多次深入矫正对象家庭,顶风冒雨赠送《做事先做人》等励志书籍,促使矫正对象顺利解教;市公安局老民警张德安在春节期间精心撰写36副希望对联,赠送给12名帮教对象。每逢重大节假日,市司法局、关工委都会组织开展联合帮扶活动,与家庭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交心谈心,并送去慰问物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孝感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