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行动指南
坚持创新发展 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做好新时期工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做到:一是加强理论创新,加强人大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积极探索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勇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不断丰富和充实人大制度新内涵;二是加强制度创新,要顺应新要求 适应新常态,把握人大制度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人大制度的发展经验,对现有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修改完善,促进人大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工作创新,要进一步强化监督主体意识,主动创新作为,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积极探索人大履职行权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均衡发展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人大各项法定职权要协调发展,在立法方面,设区市人大要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健全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机制,尤其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立法的积极性,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重大事项决定方面,要进一步明确“重大事项”的界定、范围及运行程序,进一步理顺党委决策权、人大决定权和政府行政权的关系;在监督权方面,要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用好各种监督方式,强化刚性监督;在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着力探索和改进任前审查和任后监督新路径,严肃宪法宣誓制度。另一方面,要协调好社会各方利益关系。人大工作既有法定的监督职能,又有较强的协调作用,要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优势,牢牢把握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找准工作切入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依法履行职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升本地区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坚持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为此,一是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进地方各级政府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的资源观和绿色的财富观,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二是切实提供法制保障,要充分发挥立法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地方法规,重点围绕解决美丽城乡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立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三是依法开展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以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绿色发展。同时,要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开放是一个地方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理念体现了联系的、发展的哲学思维,也贯彻于人大的工作之中。首先,人大自身工作要更加开放。要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依法全面向社会公开人大履职情况,使人大工作更具开放性、公开性和透明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人大工作要适应地方开放发展新要求,提升本地对内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增红利。扎实推动地方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深化合作交流中促进共赢发展,为本地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社会事业新提升。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各级人大要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推动“一府两院”努力创造平安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真正让群众安居乐业,享有幸福生活。通过推动共享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要紧紧抓住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城乡差别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短板,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地方立法,就脱贫、教育、分配、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为人民群众普遍的问题有效解决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帷幕已经拉开,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实践。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也是各级人大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人大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方面,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素养和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让“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 崔厚元)
责任编辑: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