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联网平台 为流浪人员寻亲 82名流浪者踏上回家的路
5月5日,省民政厅在汉发布新闻称:去年7月,全省89家救助管理机构与今日头条开展寻人公益项目合作,截至今年4月20日,各救助管理机构成功帮助82名受助对象找到亲人。
省民政厅统计,省内各地救助站内滞留流浪人员共3492人,他们无法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只得滞留救助站。
为帮助这些流浪人员重返家园,去年7月,民政部启动“互联网+救助寻亲”活动,我省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积极利用民政部互联网寻亲平台推送技术,发送寻亲消息,目前已有82名流浪人员踏上归家之路。
省民政厅副厅长赵显富介绍,近年,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指导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受助人员口音分析、异地交流问询、DNA比对、请求公安部门协助查询等多种方式,帮助受助人员寻亲并及时返家,取得良好效果。(杨麟、朱勇)
让归家的路不再遥远
——我省“互联网+救助寻亲”活动侧记
漂泊11年的流浪汉回家了
“多亏寻亲平台,我们兄弟才能团聚。”
1月上旬,在外流浪11年的陈春喜,终于回到十堰房县大木厂镇老家。
重逢时刻,陈春喜和哥哥抱头痛哭。
鄂州救助站站长侯锋介绍,去年12月,救助人员在鄂州一座大桥桥墩下发现陈春喜,当时天寒地冻,他仅穿了件破单衣,冻得瑟瑟发抖,脸上伤痕累累,模样吓人。
救助人员递上热水,送上棉衣,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可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家庭情况时,陈春喜十分抗拒,救助站只得将他的照片及体貌特征发布在寻亲平台上。一周后,仍杳无音讯。
工作人员又多次进行心理辅导,陈春喜终于道出自己姓陈。根据陈春喜口音、姓氏等模糊信息,寻亲平台将范围缩小到鄂西北,并反复推送信息。“这个人很像我弟弟陈春喜,他已经离家11年了。”今年1月,房县有人来电。
侯锋立即联系房县公安机关核实身份,但因失踪多年,陈春喜身份信息已被注销。工作人员只得联系他的哥哥,通过户籍信息,加上照片比对,确认此人就是失踪11年的陈春喜。
原来,家住房县大木厂镇三元村的陈春喜,幼时曾被烫伤毁容,自卑的他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11年。
信息推送半小时,流浪女找到家
“寻亲信息推送不到半小时,就帮流浪女找到了家。”
提起帮助袁慧敏寻亲的故事,孝感市救助站站长秦钢啧啧称奇。
去年5月6日,孝感市救助站在孝南区卧龙乡发现一名流浪女。救助人员赶到现场,经简单询问,该女子自称59岁。但该女子双腿行走不便,身体虚弱,自述情况模糊,救助人员无法获悉详细地址,于是,将她送医院治疗,随后接回救助站。
经不断询问,该女自称云梦县伍洛镇袁杨村人,救助人员便领着她到村里寻亲,村干部及村民见面后,都表示当地没有这个人。救助人员又多次走访查询、发布寻亲公告、采集DNA比对,始终无法查实她的详细信息。
去年7月,民政部互联网寻亲平台开通,孝感救助站立即推送6名滞留在站人员的信息。当月18日,袁敏英的信息推送出去不到30分钟,救助人员就接到来电,称此人为云梦县吴铺镇七屋村人,叫袁慧敏。
次日,在救助人员陪同下,在外流浪3个多月的袁慧敏回到吴铺镇七屋村。
走失两年的聋哑妹妹找到了
去年9月,付佳明从广水赶到孝感救助站,接回失踪两年的妹妹付小毛。
那是2014年,41岁的付小毛来孝感走亲戚,这一去,就杳无音讯。焦急的付佳明和家人四处寻找,无果。
孝感市救助站站长秦钢介绍:当时,付小毛在街头流浪,被警察送到救助站,由于她是聋哑人,无法提供信息,一直滞留在站内。
为帮助付小毛回家,救助站请来哑语老师,可付小毛不懂哑语,也不会用手势与旁人沟通。救助站又找到公安机关协查,发布寻亲公告……均一无所获。
在救助站生活的付小毛经常砸门窗,精神状况不稳定,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去年8月,孝感市救助站在民政部互联网寻亲平台发布付小毛的寻亲信息,仅一天,就有了音讯。一直未放弃寻找的付佳明,看到寻亲平台上的信息,惊喜不已,照片中的人很像他走失的妹妹,他立即来孝感救助站相认。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调研员朱勇介绍,以前根据走失人员提供大致区域或含混不清的姓名,到异地挨家挨户询问,但翻山越岭寻找也不一定成功。如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各地救助站在对离散、走失人员进行甄别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对接给民政部寻亲平台,开展精准地域推送,寻亲效率更高。(杨麟、龚婷、谢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