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用"互联网+"保护湖泊 每公里湖岸线设一个摄像头
(长江日报 记者王亚欣 实习生王雪晶)全市166个湖泊继“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出台后,又穿上了一层科技保护外衣。昨日,记者从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获悉,全市智慧湖泊综合管理系统月底即将上线,在国内率先以“互联网+”思维保护湖泊,利用大数据建起“恢恢天网”。
智慧湖泊综合管理系统包括政务办公、实时监测、业务管理、信息交流、湖泊一张图、基础数据查询等功能,是依托武汉市电子政务地图、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空间地理信息、自动远程监测、3D实景、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的大数据平台。
记者看到,在湖泊基础数据目录中包含三线一路规划、湖泊管理责任人及相关法律法规,可谓湖泊加强版“身份证”。以水果湖为例,基础数据显示水果湖为东沙水系,平均来水量322万立方米,最高控制水位19.6米;在三线一路规划中,水果湖岸线长800米,蓝线控制面积12.3公顷,几个数据勾勒出了水果湖基本轮廓,构成了第一重法规层面保护圈。
第二重保护,即实时监控可谓“远程监控湖长”,湖泊变化的一举一动将无法逃过它的眼睛。目前,蔡甸区先期试点15个湖泊,实现视频实时监控。下一阶段,在市域重点湖泊逐步布设视频监控点,每个摄像头可监控1公里湖岸线。同时,布设在湖泊现场的水位、雨量等远程监控点每隔5分钟自动将数据传回数据库,为湖泊防洪排涝调度和应急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更为严密的第三重保护,即“天眼”系统将在湖泊一张图上得以呈现。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全市湖泊的卫片资料将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166个湖泊都将有自己的遥感影像,可通过分屏对比,比照蓝线信息,掌握湖泊沿线周边情况,大幅提高执法管理效率。
据悉,智慧湖泊综合管理系统吸收国内同行经验,为我市独立开发完成,将与规划、公安、水文气象多部门合作分享信息,以实现湖泊保护的智能化管理。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