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线画圆冲刺 中心城区半小时直达圈10年合围
环线街道口高架 武汉理工大广场
即将建成通车的鹦鹉洲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在武汉中心城区,市民对于交通畅通的期盼,已近10年。这10年,正是二环线从谋划布局到砥砺前行的10年。
二环线是武汉中心城区的快速路,全长48公里,由发展大道段、汉西段、十升段、四新段、梅家山段、珞狮路段、东湖段、水东段、二七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组成。眼下,二环线画圆冲刺,市民关于二环内任意两点30分钟畅通梦的实现,已进入倒计时。
借道湖底:
打通二环线武昌段节点
二环的始发点,位于武昌。武昌,因山水而美,也为山水所累:万亩湖面,数座青山,令交通网络的编织难上加难。
2006年,作为武汉二环线东段(理工大-东湖路)的一部分,武汉理工大门前的下穿通道,成为二环线最先破土开建的第一站。次年,它的建成使珞狮南路最大堵点得以疏通。
然而全市机动车辆新增的迅猛势头,令局部堵点疏解带来的利好并未持续多久,构建快速路网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8年5月,水果湖隧道正式开工。它南起省审计厅门口,北止东湖路省工商局门口,全长173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其中湖底段621米。
作为二环线武昌段贯通的关键,这也是我市首条湖底隧道。它选择借道湖底而非架桥跨湖,正是为了不破坏东湖风景区的整体景观。
施工中清掉的污泥,若走城市路面清运,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施工方市政集团隧道公司出资100万元,在先锋村购买堆场,改走水路,运走10万立方米污泥。
2011年,水果湖隧道与珞狮北路高架桥同日通车,一起组成长约3.5公里的城市快速道路。这样的连通,让半个武昌松了口气。而这也成为二环线首段通车道路。
八一路至水果湖隧道高架桥完工,二环线武昌段的通车里程达到11公里,从珞狮南路出发,走珞狮北路高架桥-水果湖隧道-东湖路,市民可全程无红灯,一路畅行至梨园。
6年时间:
武昌、汉口一路无红灯直达
2011年9月30日,二环汉口段通车。这一年,竹叶山“堵霸”之名终于摘帽。
二环线汉口段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全线东起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江北岸引桥,经竹叶山、发展大道、汉西一路、建一路,止于江汉二桥,全长11.7公里。
市民杨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二环线汉口段通车当天,他驾车从竹叶山去往江汉二桥,只花了短短10分钟。汉口火车站前高架“低头”的格局让他感到新奇,“没想到二环线既可上天,还能入地”。
眼下,竹叶山立交已成为武汉最大、最高的互通式立交。东西南北四方往来车辆从容不迫,各行其道。
2011年12月31日,二七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起于汉口发展大道,止于武昌和平大道,全长6507米。其通车意味着,二环线汉口段全线贯通。至此,汉口、青山两地市民的往来,一堑变通途。
还有细心市民驾车计时:从青山区和平大道武钢宾馆出发,上二七长江大桥匝道,5分钟过江,抵达解放大道徐州新村;8分钟到竹叶山立交;10分钟到黄浦大道;12分钟到后湖大道;15分钟到汉口火车站;30分钟内到汉阳王家湾,全程高架,无红绿灯。
“二七长江大桥开通,二环线就画了大半个圆,武昌和汉口区域的交通结构和层次,将随之扩散,在此基础上修建支线道路,增加毛细血管,整个城市车流将更加合理分散。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均衡”的交通体系将初步形成。
2012年7月,武汉二环线红庙立交暨梨园地下通道通车,二环线武昌段和汉口段成功“牵手”。此时,距离二环线的建设伊始,已历时整整6年。
由n到o:
雄楚收官指日可待
截至2014年初,建成的二环线已达30公里,占全线48公里的62.5%。从地图上看,从北到南,犹如一个“n”字。余下18公里的建设从东到西,包括武昌地区二环线雄楚大道段和南湖段、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地区二环线四新大道段和二环线龙阳大道段等工程。
二环画圆,地图上将呈现一个O形。从N到O,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扣环”关键。
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汉阳马鹦路与武昌鲇鱼套之间,主要承担二环线南段的过江交通功能。这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桥面设计宽38米,双向8车道。目前这座桥已分别完成静载和动载试验,进入通车倒计时。
“鹦鹉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于30万南湖人而言,总算有了一个便捷的出口”,我市交通专家胡润州表示,二环线现在从珞狮路到水果湖隧道、再到武汉大道,经长江二桥可以直达汉口火车站,然后一直过知音桥到汉阳,目前还有汉阳、武昌的一部分正在加紧施工,一旦成型,将成为市内出行的一大快速通道。对于众多南湖居民而言,走雄楚大道、上鹦鹉洲大桥过汉阳、汉口,比从珞狮路方向绕大圈,将会更为方便。而对于汉口、汉阳的居民而言,走这一线路前往街道口、光谷,也极为便捷。
为了让鹦鹉洲长江大桥尽快服务城市交通,二环线汉阳段墨水湖北路也在加紧冲刺。墨水湖北路是新规划的二环线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鹦鹉洲长江大桥“踏上”汉阳岸后的连接路段。墨水湖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东起江城大道西至老汉沙公路,全长约6.9公里,是连接墨水湖区域、王家湾商圈的重要交通干线。
十年画一环,始于武昌,也将终于武昌。眼下,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待其完工,二环线正式画圆,穿越三镇繁华中心地带,全程快速无红绿灯,任意两点30分钟畅通的美好愿景,已指日可待。
“30分钟畅通”刷新武汉人出行方式
■揭秘
一直以来,二环线以点对点“30分钟畅通”闻名。“30分钟畅通”的提法究竟从何而来?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政设计院的相关设计师,了解到这一新时空理念的来龙去脉。
2011年,已进入汽车时代的武汉出现了一大变化,即市民出行观因快速路而“变”——选快不选近。这一年,二环线、金桥大道、武汉大道、白沙洲大道“拉”出了武汉快速路骨架网,武汉快速路达到160公里。
市政院办公室主任胡军家住六合路,每天去常青路上的单位上班,走远不走近。“我做过比较。走近路:三阳路-建设大道-青年路-常青路6.4公里,约35分钟。走远路:六合路-上二环-汉西下二环绕回常青路,12公里,不到10分钟。”
走快不走慢——全新的时空观,最早灵感来自武汉第一条准快速路。
1993年,武汉市“能不能把武珞路红绿灯取消掉”的提议,拉开武汉内环线改造序幕。改造后,驾车走汉口段,从黄浦路到江汉一桥,只要12分钟。上世纪90年代人人耗在路上焦虑等候红绿灯的日子,成为历史。
内环线激发的灵感,被市政院延伸到对大武汉《30分钟点到点畅通工程》的设计中。至此,城市的道路有了快慢等级。
市城建委相关负责人称,快速路的通过能力是一般干道的3倍。在财力和现实都不允许我们把全市路网来一次“大扩容”时,快速路实际上是给路网做了加法。
从2008年起,市政院设计的金桥大道、武汉大道、武咸快速路……相继建成,平均车速由24公里/小时提高到60公里/小时以上。“30分钟”引导的新时空理念,彻底刷新了武汉人的出行方式。
二环线重要时刻
2006年 破土第一站
理工大下穿通道开建
2008年 武昌段节点工程
水果湖隧道与珞狮北路高架桥开建
2009年 汉口段第一站
竹叶山立交开工
2010年 汉阳武昌连接段
鹦鹉洲长江大桥开工
2011年 首段通车
水果湖隧道与珞狮北路高架桥同日通车
责编: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