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如何化解女性就业歧视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罗鑫)1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二孩时代”更要守护就业公平》的调查文章。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有了生二孩的意愿,但一些女性由于工作问题想生却不敢生。也有人怀上二孩却遭遇来自工作单位的种种压力,“排号怀孕”“计划怀孕”等新闻屡见报端。与此相伴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担心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性别歧视加剧。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求职者就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出现女性“生二孩”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社会保障等方面减少不利影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周腊元及相关人士,会诊新的就业歧视现象,为缓解女性就业难,进一步实现就业公平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孩时代”就业歧视现象增多
武汉理工大学的女大学生小刘明年即将毕业,这个冬天跑了几场招聘会下来,她感受到的是与低温天气一样的丝丝寒意。是否已婚、近几年是否有生育打算等问题成为招聘企业关心的问题。让她倍感挫败的是,过关斩将后,有的企业最终还是在面试环节对男生进行了倾向性录取。
孕期、产假期、哺乳期……当女性“三期”遇上“就业难”,包括不少大型国企在内的单位更愿意选择招聘男生,更不用说对成本锱铢必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学毕业生入职后的十年可以说是事业的‘黄金时期’,多数女性在这段时间内怀孕生子,加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耽搁的时间由此延长,一晃‘黄金时期’就变成了‘麻烦时期’。”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告诉记者。
这位人力资源专员表示,“三期”内企业方面涉及的支出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是实际的成本。“三期”的女员工不能降薪、不能辞退,但是也不能干活,这让企业进退两难。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周腊元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减缓中国老龄化和积攒劳动力的重要措施,但由此也产生更多女性就业被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二孩政策出台以后,满足条件的已生育女性可能选择再次怀孕,对工作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未生育过的女性也有可能在将来选择生育二孩,这样一来就会休两次“产假”,带给企业更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更加偏向于没有“三期”的男性员工,产生对女性职工的就业歧视。
周腊元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就业歧视现象有加剧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招收女性的岗位数量减少。尤其以往招收女性明显较多的行业都发生结构“反转”。二是合同期缩短。一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将五年合同期缩短至一年或两年,女性职工怀孕后就有被辞退的风险。三是进入关键重要岗位更难。企业以女性生育后影响工作状态,没有工作热情为由,拒绝进行提拔。
有一家民企职员在网上称,女员工在该企业得到“特殊待遇”,因为企业有不成文的规定:二孩政策出台前,女员工入职一年内不能结婚,两年内不能生孩子。二孩政策出台后,该企业对已婚已育女员工又增加间隔生育期的“限制条款”。周腊元说,生二孩后产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就不小,如果作为收入来源的工作又发生变故,那么生育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
有专家指出,2016年出生的人口中,属于因“全面二孩”政策而出生的孩子数量并不多,更多是“单独两孩”政策的效果。“全面二孩”的效果要到2017年才显现出来,到2018年达到出生人口的最高峰。也就是说,明后年扎堆生二孩的问题可能会更普遍,部分用人单位的压力可能还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