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了解武汉 冯天瑜建议武汉“打包”申遗

22.10.2014  13:42

武汉拟“打包”申遗部分老建筑示意图 制图:陈昌

  长江日报讯(记者蒋太旭)首义旧址申遗、汉口近代历史建筑申遗、武汉大学老建筑申遗……近年来,武汉关于申遗的呼声不绝于耳。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近日提出武汉文化遗产打包申遗。他所揭示的武汉遗产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引起世遗评委响应。

  日前,冯天瑜教授在《“大学与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无界论坛”》上,发表题为《文化近代转型视野下的武汉:略论其世界遗产价值》的演讲。他指出,武汉不仅历史悠久,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很现代的城市。他认为,近代武汉由中国古典的传统城市转换为近现代城市具有“极大的典型性”。

  冯天瑜说,从明末清初的中国“四大名镇”,到1860年代初的汉口开埠;从1890年代张之洞的湖北新政近代工商业勃兴,到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再到汉口崛起为“东方芝加哥”。近现代武汉的转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存,比如武昌昙华林的江夏民居、汉口近代历史文化风貌区、辛亥首义遗址“红楼”等。他举例说,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设计师是美国建筑师凯尔斯,他把西方的建筑和中国宫廷建筑结合起来,运用得非常成功。此外,民国时期建造的湖北省图书馆、古德寺等均体现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结合。

  武汉从中国传统形态城市转化成近代城市,其文化和物质遗存相当完整,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链条,向世人展示了武汉近代城市转换的历程。冯天瑜认为,以这些重要遗存为核心的武汉文化遗产打包申遗,更具可行性。

  冯天瑜的观点得到了世界遗产评委、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主席西格弗瑞德·安德斯博士的响应。10月5日,两位学者曾在武汉大学就武汉申遗问题进行过深入交流和探讨。安德斯认为,冯天瑜所揭示的武汉遗产“典型性”特征正是评选世遗的关键点,即世界遗产必须具备的“普遍意义”所在。

  据介绍,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入选世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具备“普遍”特征,即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都能找到它的元素,要么它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要么是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具有景观上的卓越性和典范性。

  3年前,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有人质疑:那些看上去一般的建筑怎么就成为了世界遗产?安德斯说,其实这些建筑背后是有“普遍意义”做支撑的。

  安德斯认为,近代是武汉申遗过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目前中国遗产地之中许多城市都有相当悠久历史,但不一定具备“典型性”,武汉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世遗评委安德斯:

  要申遗,先让世界更多了解武汉遗产

  “申报世界遗产,要发出声音。这非常重要!”世遗评委安德斯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宣传对于申遗的重要。

  安德斯说,申遗首先通过宣传发动公众的力量,提高社会公众对遗产价值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申遗对象的存在。

  据丁援博士介绍,在汉期间,安德斯博士曾与冯天瑜教授就武汉遗产申遗问题进行过深入交流和探讨。

  “武汉的遗产情况,我觉得在世界范围内知道的人不多。我想再次说的是,就我这么多年审查评选世界遗产的经验来看,世界遗产的申报过程应当注重公共关系的处理。”安德斯说,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武汉和武汉的遗产情况。他建议,可以参考日本广播协会NHK关于世界遗产的宣传片,以及中国中央电视台拍的历史纪录片,或者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做的一些宣传片。他认为,包括一些欧洲重要电视台的节目都应该播出关于武汉的历史片、宣传片。

  安德斯强调,一般来说,世界遗产申报之前需要有很多的出版物,并产生影响,比如说书籍、视频等,如果没有广泛的宣传,那么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是不可能的。(记者蒋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