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怎么发展?怎么改革?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命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见解。
“四个分开”未能解决乡镇缺乏优质资源难题。
新医改的目标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效途径就是“四个分开”(医药分开,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分开)。笔者个人认为即使实现了“四个分开”最终解决了看病贵,也不一定能有效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因为四个分开并没有解决医疗优质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的问题,而这才是造成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在达成医改目标中又起着关键作用。且2009年正式拉开的新医改大幕就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阵地,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为突破口展开的,经过近3年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药品价格有了很大下降,单处方金额下降了34%左右(以武穴市为例),门诊量上升了47%,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新医改的第一缕阳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基层医疗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考验。主要表现在:1.继续以经济指标为导向的政绩考核和医疗机构内部的分配模式,无法真正体现医疗的公益性。2.医疗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善。3.医患关系仍然紧张,没有根本舒缓。而要使新医改向深水区推进,就必须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树立医疗的公益意识,改变考核和分配方式。
新医改的灵魂就是体现医疗的公益性,不论是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医疗机构负责人都必须牢固树立医疗的公益性意识。如果一边讲医疗改革,一边谈经济效益,那么这场医疗改革将失去方向,南辕北辙。因为公益和效益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无法统一,真正威胁医疗改革的就是这种既想要公益又不失效益的这种思潮,就像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又开设医院个体药房一样,一边医改,一边蚕食医改成果。
要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导,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数量、社会满意度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模式,彻底改变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的考核模式,从而改变医疗机构负责人的管理思维,树立公益思想。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内推行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为核心的分配方式,把医师医疗活动与经济指标脱钩,解放医务人员,让医者回归正道,才更能医疗体现公益性。
建立区域医疗集团,达到人才与资源的共享,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和资源的困境。
要建立以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统一的医疗集团,以卫生行政部门为统一的监管机构,达到管办分开的目的。这样可以达到两个以前一直困扰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难题。一是解决了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问题,实现了人才上下的内部流动机制和城乡医资的均等化。二是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的问题,实现了医疗设备的共享,同时可节约大量的医疗设备投入,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节约资源。所有导至城乡医疗不均等发展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监管,保障了监管的公正性和执行力度,改变了以前“球员兼裁判”的尴尬局面。
明确功能定位,乡镇卫生院在新医疗格局中履行自已的角色。
乡镇卫生院要明确“二个定位”,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三级医疗网络的中心环节,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面向基层,重点做好卫生保健、防疫、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工作。不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发展高技术、新专科,不错位发展。所以要做好两个定位:一是市场定位,乡镇卫生院不能脱离“乡镇”,即农村,不能脱离“卫生”,即公共卫生。要面向农村、面向公共卫生领域,而不是与“二甲”“三甲”医院争市场,搞竟争,因为国家在医疗机构设置时早已分工定位。二是服务定位,乡镇卫生院面对的是农村,服务就要有农村特色,不能“坐堂行医”、要成为“游医”,要深入群众。不搞高档服务,要搞便民服务,服务要讲究“广、多、省、便”。
强化内部管理,处理好“三个关系”。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医患关系、干群关系、职工关系。首先是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看似对立,实际是统一的,关健是要坚持医疗的公益性原则和患者知情权及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利益统一了,医患关系就统一,医患关系就能和谐。第二是处理好干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关健是做好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要做到民主理政、民主执政、民主选拔、行政公开,要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的监督作用,廉政建设和民主建设是处理干群关系的必须条件。第三是处理好职工关系,职工关系是关系一个单位的外在形象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谐稳定的职工关系也是一个单位发展的基石,古语“不患贫而患不均”,职工关系需要做好利益的分配工作,不能搞平均主义,在单位要适度竟争,要在民生的基础上讲激励,过度竟争有损单位的长远发展。
作 者:张志勇
责任编辑:李薇
稿件来源:武穴市四望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