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竹山实践
“三大机制”凝聚县乡人大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包保联系机制。将全县17个乡镇划分为6个片区,分别由每位主任会议成员负责联系一个片区的乡镇人大工作,要求其每月至少深入所联系乡镇“走动”1次。大家以身作则,定期深入联系乡镇走访调研、解决疑难,推动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建立考核表彰机制。每年都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该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对优秀乡镇人大进行表彰,先后树立了宝丰镇代表向选民述职、潘口乡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双台乡“十比十看十争”活动等标杆典型,为其他乡镇人大提供了借鉴参考。三是建立交流互动机制。定期向乡镇人大通报县情政务,努力为其依法履职创造条件。组织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均邀请基层人大干部参加。要求各乡镇人大年初报送工作计划、年末报送工作总结、日常报送工作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工作情况,及时予以督导指导。常委会年度工作报告、全年工作要点、视察调研方案等涉及乡镇人大的重要工作,主动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每年组织的代表走访选民活动,均采取上下联动方式统一开展。乡镇在组织开展补选代表、代表向选民述职等活动时,均派人现场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大建设”激发乡镇人大工作活力。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并完善了《乡镇人大工作规程》、《乡镇人大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为常委会依法指导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帮助和指导乡镇人大制定了视察、调查、评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乡镇人大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本届人大成立伊始,就把乡镇人大干部配备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县委支持,配齐配强人大主席、副主席,调整充实人大干事,确保乡镇人大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目前,我县共有乡镇人大主席17人,全部为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因职务调整和到龄退休等原因,乡镇人大副主席14人,均为副科级实职干部;每乡镇配备有1至2名专(兼)职人大干事。三是强化代表小组建设。全县共有各级人大代表1217名,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结合代表行业特点和自身特长,将其划分成121个代表小组(其中,乡镇代表小组99个)。我们把代表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社会形象好的代表选配为代表小组组长,并将履行小组长职责与履行岗位职责挂钩,纳入乡镇党建工作内容一并考核,增强了代表小组长的履职动力。连续四年开展代表走访选民活动,得到广大代表积极响应,深入田间地头访民意,选民家中问贫苦,累计走访选民2.5万余人,当场解决实际困难631件,形成代表建议277件,集中交由政府办理落实,使许多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巩固活动阵地建设。坚持两手并重,一手抓乡镇人大“硬件”建设,督促各乡镇按照有牌子、有房子、有桌椅柜子、有学习书籍、有电脑、有制度等“六有”标准,建好“代表之家”;另一手抓“软件”建设,指导完善代表小组会议记录簿、代表履职情况登记簿、走访选民登记册等“五簿一册”。目前,全县“代表之家”软硬件全部达标,已成为代表集中学习交流的好学校、议政履职活动的好场所、密切联系选民的好平台。
“五大重点”提升乡镇人大工作能力。一是开好法定会议。我们把依法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当作一项关系基层政权建设的大事来抓,精心指导,周密安排,使乡镇人代会逐步走向正规,会议内容越来越丰富,程序越来越规范,代表审议水平越来越高,人民当家作主气氛越来越浓。二是突出监督工作。在每年年初下发《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时,综合考虑群众的关注度和国家机关的承受度,选择几个社会影响面大、群众关注度高,而且乡镇人大又能够真正介入的事项作为监督议题,供基层人大参考借鉴。各乡镇人大按照“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的原则,精选监督议题,加大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发挥代表作用。积极组织代表开展“十个一”活动,逐步在代表中形成了“你追我赶比作为,争先恐后比贡献”的可喜局面。持续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通过代表实事求是的“述”和选民恰如其分的“评”,实现了代表与选民的双向互动。各乡镇也积极引导辖区代表投身于经济建设、低保按标施保、精准识别等工作,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主体作用。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乡镇人大工作的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放大示范效应,引导其他乡镇学习跟进。广泛宣传乡镇代表扎根基层、为民代言的优秀事迹,激励更多代表争做发展经济的“领路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联系群众的“贴心人”。五是推行目标管理。从党委支持人大工作、依法召开人大会议、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规范人大自身建设5个方面,以百分制形式科学量化乡镇人大年度工作目标。通过目标管理,调动了乡镇人大工作的积极性,夯实了全县人大工作的底部基础。(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徐锋)
责任编辑: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