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习俗冲击美华裔新移民 与子女代沟不容忽视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黑头发黄皮肤、特别的姓名、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注定华裔新移民在美国重新生根发芽,需要更多的勇气、努力与耐心,父母与孩子,需要更多的沟通、理解与相互支持。
加州选民教育与政府监督组织California Common Cause执行长冯志馥回忆自己的移民成长故事:“30年前,母亲总是很早起床总给我们准备好荷包蛋三明治,但在学校打开饭盒的一瞬间,总会引来周围奇怪的目光,太多的尴尬”,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为人母,“我现在非常理解很多华人孩子们不愿带中餐到学校午餐的心情”。
“现在的新移民可能不容易想象当年的圣盖博市了”,冯志馥表示,她上小学时,当地华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她和其他华人同学,在学校是不折不扣“少数族裔”。就像今天许多华裔新移民家庭,“万圣节是什么?”、“感恩节为什么别家都吃火鸡我家吃黄毛鸡?”、“我们家圣诞节为什么没有圣诞树,也不相互送礼物?”,孩子们从学校带回太多问题,每天挑战新移民华人家长。
“华人新移民普遍存在却最容易忽略的最大问题是文化冲击与代沟”,从康乃尔大学毕业后多年从事移民与法律工作,冯志馥认为,新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根开花的过程中,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无论是当年“绝对少数”的华裔移民,还是今天大批涌进的华裔新移民,文化冲突与代沟问题,比起语言障碍,只多不少。
从午餐带什么去学校、孩子怎样穿着才“Fit In”同学潮流、到家长管教孩子方式与极限,两代人之间都可能有太多的冲突。不少为生计所迫整天忙于工作的新移民家长常常发现,很多时候,血缘不再成为孩子与父母的亲密纽带,孩子的很多“悄悄话”,听众却是同学和朋友;而父母对孩子的心灵支持,同样深感力不从心。
移民,对两代人的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亚裔和华裔的男孩,在学校要变得很Cool,似乎相当不容易”,从小在橙县长大、圣盖博市副市长卜君毅回忆,他在美国土生土长,完全没有口音,与地道美国人没有两样,但在整个成长的过程,总会不时有人好奇地询问“你到底从哪里来的?”
这种似乎只是针对亚裔的问题,让不少华裔孩子心生“我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的挣扎。“为得到大家认同,减少自己的‘另类指数’,我曾拒绝上无聊的中文学校,抗拒家长有意安排的中华文化熏染”,卜君毅表示,直到高中和大学之后,才非常坦然接受中华文化和华人的根,但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中文。
“但我们与家长的纠结还在继续着”,明年夏天即将从柏克莱加大毕业的第二代移民李同学表示,很多时候他不明白,既然父母千辛万苦将自己的孩子生长在美国,美国也正是父母为之全力打拼的国度,但为什么不能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完完全全像美国人一样成长和生活?(杨青)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