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南端偏远之乡张林村七成农户成“百万富翁”

15.12.2014  14:06
湖泗街张林村致富带头人张华在察看苗木。记者何晓刚 摄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新闻专栏,旨在通过主题采访活动,打造“走转改”升级版。

  我们将走近群众,深入基层,发现真实具体的事例,寻找有血有肉的人物,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用富有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和细腻鲜活的表达方式,描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理念,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武汉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武汉好声音。

  热忱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让我们一起阔步行进在中国的大地上。

  全村345户人家,经过10年努力,有七成农户升级为“百万富翁”。这个精彩的故事,发生在江夏区湖泗街张林村,一个位于武汉最南端的偏远之乡。

  变化源于种树,也源于一个致富带头人——村支书张华。

  四地交界,

  曾经是最贫穷山村

  江夏区张林村,与咸宁、大冶、鄂州三地交界,这个历史上的穷乡僻壤,曾是新四军抗日根据地。

  昨天,汽车驶进张林村地界,沿途苗圃基地一个挨一个。运送树苗的车辆,在柏油马路上疾驰。

  水泥路在山间蜿蜒。低洼处的水稻田,仅剩下收割后的稻茬。稻田边的高地,都是成片的苗圃。桂花树、楠树、香樟……苗木规整地排列着,园里没有一点杂草。

  48岁的张华,坐着一辆面包车,巡查着村里的每片苗圃。站在高处,指着远处,他面带微笑,甚至有些得意:“村里没有一点多余的土地,5000亩水稻田,5000亩苗圃园。

  顺着张华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排排白色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眼前的景象,让人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这个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生的村庄,曾是江夏区最贫穷的乡村。

  “十多年前,我家有15亩水稻田,除去种田的成本开支,剩下的就是一家人的口粮,辛苦一年根本就赚不到钱。”张华回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变化起源于2003年,而启动变化按钮的就是张华。

  卖树他乡,

  张华发现致富路

  2003年,村里来了一位余姓浙江老板。他找曾在村委会工作的张华帮忙带路,收购香樟树。那时,张林村村民自家的房前屋后,都种有香樟树。

  直径20厘米的香樟树,收购价为每棵200元。张华帮余老板收购了50棵香樟树,装了两大车。

  余老板请张华押车。200元的香樟树,运到浙江金华身价就涨到了800元。减掉200元的运输成本,余老板每棵树可赚400元。

  张华在金华待了3天,大开眼界。“我们这边的大树都挖光了,只有到湖北买树。”余老板带着张华,参观了当地的苗木基地,余老板告诉他:“这里的苗圃,每亩年收入在4到5万元。”这让张华目瞪口呆:“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都想不到。

  “村里的经济转型,应该发展苗圃。”回到村里,张华一方面向村委会提建议,一方面筹借了2万元,准备自己承包荒山搞苗圃。

  当时的张林村,到处都是荒山,长满了杂草杂树。张华购买了4000株桂花、石兰、楠树等苗木,种满了30亩荒山。

  张华的苗木基地,引来了一些村民的嘲笑,也有老人劝他不要冒险。

  尝到甜头,

  张华没忘了乡亲

  因为有余老板“包销”,张华对苗圃胸有成竹。

  张华从区里请来林业专家,指导苗木剪枝、施肥。经过3年时间,张华的苗圃长势喜人,桂花树的直径差不多有8厘米。3年前单价150元的树苗,市值已达1000元,身价翻了6倍多。

  2006年,张华卖出了第一批树苗,纯收入6万元。

  第一次赚了这么多钱,张华捧着一堆现金兴奋不已,他决定继续投资,扩大苗圃园规模。次年,他又承包了100亩荒山。

  张华赚了大钱。消息不胫而走,成为众多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摸索了几年后,张华决定自己寻找销路。凭借良好的苗木形状以及价格优势,2007年他一口气签下了300多万元的合同。

  投资规模庞大的合同,张华自己吃不下。他开始发动村民们跟着他一起搞苗木基地,有的村民心存疑虑,张华大包大揽:“你们种,我包销!

  村民张建红是张华带出的第一个“徒弟”。那年,张建红承包了50亩荒山。张华不仅借给他2万元启动资金,还教他技术,请专家培训。

  十年耕耘,

  全村实现共同富裕

  苗木基地带来的利润,刺激着每一位渴望致富的农民。

  2008年,张林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家。昔日遍地的荒山,到处都有垦荒人的身影。“我想继续扩大规模,却发现村里没有闲置的土地。

  朱功勇是村里的贫困户。2008年儿子上大学,仅有5亩地的他,连儿子的学费都交不起。这年,张华给他提供了价值1.5万元的树苗,让他搞起了苗圃:“你先种,卖了钱再还给我。

  2011年,朱功勇有了收获,他卖出了第一批桂花树、香樟树,纯收入4万元。此后,他每年的收入固定在4到5万元。

  如今,朱功勇帮儿子付了首付款,在纸坊城区买了一套价值40多万元的商品房。

  2010年,张林村农户全部搞了苗木基地,面积从3亩到150亩不等,全村苗木基地面积达到了5000亩。张华告诉记者:“跟我签订合同的开发商、园林公司有8家,我每年帮村民卖苗木的收入估计有5000万元。

  如今,张林村九成村民新盖了小洋楼,八成村民进城购买了商品房,七成村民已是“百万富翁”,而张华也成了该村的首位千万富翁。

  2008年,张华联合湖泗街其他3家较大的苗木种植户,成立了鑫旺苗木合作社。目前,社员达4000多户,苗木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销售过亿元。

  2011年,张华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并担任了村支部书记。

  记者张勇军 通讯员李长源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