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四分之三建筑工程被外企瓜分 本土企业吃得少
长江日报讯(记者黄师师 实习生熊欢)轨道交通是城市生长的脉络。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日前,在本报与蔡甸区建设局共同举办的“建设沙龙”上,一条通往蔡甸的地铁引来当地建筑企业热议。面对潜力无限的市场,地方建筑企业呼唤抱团发展。
按照武汉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的要求,新城“独立成市”必须配备六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至少建设一条轨道线。据去年7月规划部门披露的信息,蔡甸线又名24号线,是武汉地铁11号线的组成部分。工程起于蔡甸区新汉阳火车站,终点张湾街的柏林站,全线设高架站8座。不仅于此,今年5月,中法合建可持续生态新城项目选址后官湖地区,也让蔡甸的区域优势进一步凸显。一系列的项目面前,建筑市场机遇无限。
然而,蔡甸区建设局曾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作跟踪调查,发现当地企业承建工程投资额和工程总面积,均只到市场的25%。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被外地企业瓜分。
资质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市,房屋建筑工程的高度对于施工单位有着严格的资质要求。按照规定,取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可承担40层及以下的房建项目;二级企业可承揽28层以下;三级企业可承揽14层以下。在蔡甸,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为零,一级资质的3家,二级资质的12家,三级资质的9家。面对城市日益“长高”,当地大多建筑业企业没有参与竞争的实力。
为此,参与本报“建设沙龙”的各企业负责人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我市建筑企业为扩大市场互相抱团,这种模式可以使中小型企业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在本地或外地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面对大型建设项目时,可解决资金、人才、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匮乏等问题。
江苏、浙江、山东为我国建设大省。萧山区是浙江省最早命名的“建筑之乡”,早期各建筑企业便是以“帮带”的方式抱团抢市场。
此次参加活动的建筑企业包括:振业建设集团、大集建设集团、新久建设集团、奔业集团、奥泰建筑、华志建筑、永安建筑、晴川建筑、誉恒建筑、顺利来、中冠建设。
(见习编辑: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