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型农业主体“身强体壮”——农村合作金融的枝江探索
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急需资金,钱从何来?
作为我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枝江努力让新型农业主体“不差钱”。
大数据构建征信体系
“经查询,您的信用评级为5星,可以申请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枝江市农合联征信服务部工作人员李小梅熟练地轻点鼠标,对前来咨询贷款业务的宇隆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喆回复。
刚坐下两分钟,宇隆茶业的相关征信信息就出现在显示屏上,信用评级、信贷额度一目了然。
这得益于枝江市农合联征信信息系统。该系统创新整合公安、税务、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形成了集信息采集、征信评估、大数据分析、征信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过去,农业经营主体想要融资发展壮大,但手中的土地、设备等资源却不被金融机构认可;银行即便有心借贷,却囿于政策束缚,望而却步。
想促发展,必先破障。去年7月31日,枝江市主动作为,整合资源成立市农合联。通过这一平台,农业经营主体手中的资源被政府“赋权”;有了政府做保障,银行放下顾虑,大力支持。通过大数据构建征信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和银行得以坐在一张桌子上“讨价还价”。“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掌握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枝江农合联理事长王建华说,系统信用评级打破了过去人为因素考核评级不客观、周期长、无事实依据的历史。
截至目前,农合联征信信息系统已完成99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19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征信数据采集、录入和信用评级。“农合联把分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合在一起,为银行放贷消除顾虑,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枝江市农商行董事长朱德富表示。
目前,农商行、汉银村镇银行、人保财险等银保机构,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不断加入到这个金融大链接中来。
放活农村资产权能
“农民的房屋、土地、机械设备拿去银行贷款,银行不认,想贷款搞发展太难了。”提起发展资金短缺的往事,枝江市信达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开梅深有感触。
枝江是传统农业大市,已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39家、家庭农场121家、专业大户950户、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16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庞大,资金需求旺盛,但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也进一步加大。“必须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产资源确权赋能,才能有效解决‘贷款难’。”枝江市副市长李奎阳认为。
枝江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出台《枝江市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村资产资源的权证办理、抵押登记、交易流转等综合服务,让农村资产资源可以抵押、流通。该市还多渠道筹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5000万元,合作银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为农合联会员增信授信。
李开梅发现,原来银行认定的“不规范资产”都能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抵押贷款。作为农合联的初始成员,信达合作社获得了农商行500万元的授信,成功办理抵押贷款200万元。
试点工作以来,枝江已累计办理农村产权抵押登记34笔。19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员获得涉农贷款2.76亿元,农合联会员贷款有效需求满足率达到80%。
跳出金融做活市场
“民间借贷12个点,银行利息7个点。”枝江仙女镇双圆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绪萍说,去年10月,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获得抵押贷款200万元,利息却只是国家同档期基准利率4.85%。以前,这样低的利息,她想都不敢想。
社员贷款实行国家同档期基准利率;涉农担保费按担保公司政府控股比例予以减免;农业生产性保险保费和涉农贷款利息由政府给予30%-50%的补贴……
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以来,枝江农合联会员涉农贷款年均利率 5.27%,比之前下降41.4%;累计为社员节约融资成本300余万元。“已在广东试运行300多家直营店,网上交易平台中蔬云科技月底也将上线。”一次,在农合联平台开会时,湖北中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柯贵安说,该公司刚刚通过枝江农合联获得300万元贷款,盘下500亩土地打造蔬菜示范种植基地。
听者有意。在一旁的欣欣阳光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龚经接话说:“合作社有500亩土地,可以配合你们搞萝卜种植。”
同样,在枝江农合联的帮助下,李开梅已经“看清了方向”。信达农业合作社的新厂房拔地而起,现代化稻米加工设备已投入使用。
在枝江,这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在不断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雏形初现,初步形成“农民连着合作社,合作社连着农合联,农合联连着政府与市场”的发展格局。“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给农村的资产确权赋能,放大综合效应。”枝江市委书记许志华表示,试点加速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张茜 严俊杰 黄丹梅 王建华 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