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英雄下岗后不改初心 黄学胜:一辈子不后悔

22.07.2014  22:45
摘要:(长江日报 记者 黄征 实习生 杨莉琳 陈娣)“1995年底我在北京接受‘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颁奖,进人民大会堂作报告,11年后却下了岗,落差太大了。但我斗歹徒一辈子不后悔。”昨日,记者走进汉口江大路黄学胜的家。他是由读者戴少敏推荐的“我心目中的见义勇为英雄”。  64岁的黄学胜腰背挺直、精神十足,保持着军人风范。58岁的妻子郝彩玲是老年模特队成员,透着股艺术家的气质。他们和女儿一起,住在20年前单位分的老单元... (长江日报 记者 黄征 实习生 杨莉琳 陈娣)“1995年底我在北京接受‘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颁奖,进人民大会堂作报告,11年后却下了岗,落差太大了。但我斗歹徒一辈子不后悔。”昨日,记者走进汉口江大路黄学胜的家。他是由读者戴少敏推荐的“我心目中的见义勇为英雄”。

  64岁的黄学胜腰背挺直、精神十足,保持着军人风范。58岁的妻子郝彩玲是老年模特队成员,透着股艺术家的气质。他们和女儿一起,住在20年前单位分的老单元楼里。

  1995年2月5日,黄学胜和妻儿坐长途车从安徽老家回武汉,路上遇五六名“路霸”拦车打劫。他与“路霸”搏斗挨了3刀,一个指甲盖都掉了。在他的号召下,司机和全体乘客与歹徒搏斗,终于将“路霸”赶走。

  回忆当时的情形,老黄说:“要感谢那名武警,我们两个一起冲下车和6个歹徒搏斗,如果没有他,我就真‘光荣’了。

  回家后,黄学胜没有声张,同事、战友看了媒体报道才知道是他,纷纷表示敬佩。2006年由于企业改制,黄学胜下岗了。而妻子比他早几年下岗,在家照顾女儿和生病的母亲。

  那几年生活十分窘迫,为省钱,两口子经常下午到菜场赶尾市,家里的大米、油、洗衣粉等,还得靠郝彩玲的母亲贴补。

  “我们当时心理落差很大,毕竟他见义勇为的事也曾轰轰烈烈。但我们都在部队长大,家庭教育比较传统,什么事都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郝彩玲说。

  下岗后,黄学胜给朋友打过工,还到一家民办高中当了4年政教主任,一直到退休。

  下岗也没磨掉黄学胜身上那股英雄气。一次半夜听到邻居喊“抓贼”,他立刻冲下楼,和大伙一起把小偷抓进了派出所。前年,他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太太不慎摔倒,旁人都不敢上前,他却买了瓶矿泉水递过去,又关切地问是否需要送医院?等老人缓过劲儿,老黄把她扶了起来。

  “有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干”,黄学胜说,“见义勇为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一件事,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