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湖北大豆产业“危中有机”
图为:专家深入潜江市竹根滩镇,实地考察南方大豆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从4月起已经基本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转而从巴西等国进口。到7月底,巴西大豆基本售完,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5月,我国大豆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为保证国内大豆供给与市场稳定,我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东北、黄淮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供给。
我国是栽培大豆的原产国,大豆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20世纪下半叶,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入世”以后,在价格低廉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下,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总产量逐年递减。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去年从国外进口高达9454万吨,是国产大豆总量的5倍以上。
在全国大豆三大产区中,我省属于南方优质特色大豆产区,主产优质高蛋白大豆,用于豆制品加工和鲜食。8月4日至6日,南方大豆产业发展暨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研讨会在我省潜江市召开,百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上行,包括湖北大豆在内的南方大豆产业“危中有机”,加快发展适逢其时。
令人欣喜的“潜江模式”
在国内大豆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省江汉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却逆势而上,推动了大豆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路径。
出席“南方大豆产业发展暨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研讨会”的专家们,对潜江市大豆产业“育繁推、产加销”链式发展模式赞不绝口。
8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潜江市竹根滩镇看到,东荆河与汉江之间广袤的旱地上,数万亩连片种植的优质早熟大豆长势良好,荚多果满,丰收在望。
竹根滩镇镇长胡军华介绍说,当地种植的大豆均为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特别适合于食品加工,每公斤售价格高出外地大豆0.6至1元,企业到田边收购,供不应求。
潜江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该市在稳定粮食产能、做强做大虾稻产业基础上,注重在旱地农业发展方面调优种养结构,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今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成为旱地夏播的第一大作物。
该市已将高蛋白大豆产业发展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大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一系列发展优惠政策。以汉江与东荆河流域为重点,建设竹根滩镇、周矶办事处、王场镇、高石碑镇4个万亩优质大豆生产示范基地;组织企业建立大豆产业化战略联盟,开展大豆精深加工示范引领,开展豆奶、豆酱及豆粕豆渣精深加工,开发高端产品,延长加工产业链,促进大豆加工增值。
企业担当产业龙头。记者在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中豆40、中豆41、中豆43、鄂豆8号、鄂豆10号等一批优良品种,重点进行优质高蛋白非转基因大豆技术研发推广。在竹根滩镇,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大豆种植,年产量400余吨,总产值200万元,去年以来带动周边1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成功途径。
“潜江大豆蛋白质平均高达46.96%,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尝香思、九缘食品等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到5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5亿元,创造了江汉平原地区大豆产业新品牌!”潜江市委副书记舒敏自豪地说。
优势明显的“湖北豆”
省农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我省加快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具有良好基础。201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212.34万亩,较“十二五”平均面积增加41%,单产141.56公斤,总产30.06万吨。
我省大豆产区相对集中,天门、钟祥、恩施市、竹山、仙桃、竹溪、江夏、利川、沙洋、襄州等10个县(市)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60%以上。
据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张琼华介绍,我省高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45%)大豆、双高(含油量大于20%,蛋白+脂肪含量大于63%)大豆、鲜食大豆迅猛发展,2017年,我省种植高蛋白大豆152万亩,双高大豆30万亩,鲜食大豆30万亩。
我省大豆比较优势明显。目前种植的主要是高蛋白大豆品种,属于优质大豆产品,特别适合用于传统的豆制品加工。大豆上市时间早,属畅销农产品,并实现了优质优价。
“湖北加快大豆生产的优势强,开发潜力大,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后劲足,种加养一条龙、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体系正在发挥作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油料处处长王积军认为,推广“潜江模式”,湖北大豆产业必能大有作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适应高密植、机械化生产的高蛋白大豆品种‘中豆4601’,在国家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超过200公斤,蛋白质含量超过46%。”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区试处处长张毅认为,“这些大豆新品种的育成,为湖北发展优质大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省大豆生产基本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单产水平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科研单位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在我省总结推广了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配套技术。其中,“中豆41”新品种晚播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平均亩产接近200公斤,与世界主产国大豆单产水平相当,并创造了大面积亩产248公斤的南方地区高产记录。
记者了解到,我省大豆加工企业对本地产优质大豆需求旺盛。荆门的湖北豆邦休闲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石牌食品有限公司等大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的豆皮、豆腐、豆干、豆酱等豆制品在全国闻名。荆门福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化的休闲豆制生产线,主产健康休闲食品,发展势头强劲。湖北云梦植物蛋白厂则是技术先进的大豆蛋白加工企业,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远销海内外。
“近年来,现代大豆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湖北优质高蛋白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加快我省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推广和运用,迫在眉睫。”中国农业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学昆说。
湖北大豆发展,还需政策助推
在我省潜江召开的南方大豆产业发展暨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研讨会上,百余名与会专家发出倡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南方大豆产业,实现大豆生产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供给。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盖钧镒指出,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危中寻机,加快包括湖北在内的南方大豆产业发展,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专家们认为,湖北大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立足大力发展优质大豆,主攻单产,上规模、上效益,实现综合效益大提高。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大豆专家、周新安研究员等专家建议,湖北大豆产业应抢抓机遇,力争到2023年全省大豆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单产提高到160公斤,总产达到80万吨。人均大豆占有量12公斤。创农业产值40亿元。比2018年翻一番。同时,组织大范围、全方位的综合利用,推进大豆经济产业化。在优质大豆精深加工、饼粕饲料加工等深层次利用上下功夫,力争每亩优质大豆综合效益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0-200元。
“湖北豆”如何实现以上发展目标呢?
周新安研究员等专家认为,必须依靠科技,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大豆生产向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
一是实施大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立足于加快优质大豆新品种开发,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推进商品化种子生产基地和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发展。抓好品种定向推广,加大高蛋白大豆、双高大豆、鲜食大豆品种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在适宜地区建设大豆原种繁殖基地和高产稳产保质的两万亩优质大豆制种基地,满足本省大豆生产种源需求。抓好商品化生产大基地,组织各方技术力量,近期在天门、钟祥、沙洋、洪湖、利川、襄州、郧阳、竹溪、江夏等十个县市区,推广普及优质大豆80万亩,创建大面积亩产过200公斤的高产区。抓好综合利用,在荆门、潜江、云梦、江夏,办好大豆精深加工样板,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
二是出台政策,扶持和鼓励优质大豆的开发。建议省政府在南方地区率先出台支持大豆产业政策。争取对大豆大田种植、原种繁殖实施补贴。全省设立10-20个大豆特色小镇,建立10个万亩(或20个5000亩)大豆绿色增产增效示范样板。
科技助力,政策助推,湖北大豆产业未来几年加快发展,定能美梦成真!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黎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