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学生球员应成行业“人才库”
大学生球员,一直处在中国足球舞台的角落一隅。背上书包,他们是阳光帅气的大学生;换上球鞋,学生的角色变成球员。因为足球,他们并行在球场与教室的双行线上。尽管大学生足球“默默无闻”,但校园足球以别样的方式,铺开了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另一种模样。
“大五”明星球员的愿望:未来走上体育教学路
坐落于武汉市城区的湖北大学体育馆内,大四学生于晨正率领主队激战在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的球场。作为队长,他披上代表核心的10号球衣,肩负攻城拔寨的重任。几个月后,连庄五人制赛场七年的湖北大学将远赴欧洲,出战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于晨一直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于晨10岁接触足球,从小在武汉业余体校练球。那时,爸爸经常带他到现场看甲A联赛,于晨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在武汉市新华路体育场踢上职业联赛。于是,他前往四川踢球,却赶上了冠城俱乐部解散;与四川青年队备战中乙联赛,不想在赛季初脚部骨折,至此,遗憾与职业联赛擦肩而过。对他来说,去大学踢球,是延续足球生涯的最后希望。
“成为队长,对我是一次挑战。”好在,于晨带领的湖北大学在北大区赛夺冠,杀入了全国半决赛。校园里,帅气的他甚至已经算“学生明星”,不少观众都是他的粉丝。于晨本科就读“新闻”专业,研究生选择了体育教学专业,计划做一名足球教练:“我在11人制足球上不成功,但一直深深热爱足球。我想用我的教训,帮助喜欢足球的小孩。”
球场外,他自己开了个小饭馆,隔三差五请朋友来吃饭,按他自己的话说:“小店目前勉强还没亏钱吧”。饭馆面积不大,环境被精心设计成足球主题。当然,于晨踢球的照片挂在墙上。当谈到未来做教练,可能不会太赚钱,帅气的小伙微笑着:“可是我的兴趣就在这里。”
北理工模式形单影只 大学足球应是“人才库”
大赛的第二名,山东大学队主帅张宏瑞教练介绍,很多大学生球员的经历都是这样,从小进行了专业训练,但最终选择了退役,走进校园读书。毕业后,他们也大都离不开足球。
张宏瑞曾在职业队踢球,后来走进校园做了教练,他承认大学足球的水平比职业队差一点,但是,大学生球员的身上,有一股特别的力量:“他们不像是职业队的运动员,对待输赢的结果更淡然,反而享受了比赛的过程。输球后,他们不会沮丧,而是总结很多经验教训,甚至是为人做事的道理。”
“这或许就是大学生球员的特质。”张宏瑞教练肯定了这群足球青年,却也感叹学生球员的不易。如今,山东大学是仅有的既参赛五人制足球赛(大五联赛),也参加11人制足球全国赛(大超联赛)的大学。紧密的赛程下,球员面临“双线作战”疲惫不堪。他们既要兼顾学业,也要完成与学分挂钩的比赛。“有时候,球员们要坐火车一天一夜,才能到达客场比赛。等回到主场时,客队甚至到的比我们还早。”他说,“如今,球员们不得不耽误了期末考试,为这事,我们还在与老师协商如何解决。”
大学足球圈里,把经历过专业训练,之后选择去大学读书的球员,普遍形容成“退役了”。走进大学校门,他们大多是为了一张拿得出手的学历、和一份更好的工作。唯有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杀入中甲联赛,如今已经坚持了8年,去年,北理工转为职业队,大学生球员终于回到了职业联赛的怀抱。老帅金志扬曾说,“北理工的成绩证明,上大学也能踢足球,踢足球也能上大学。”
但是,现实情况现实,北理工的成功仍是个例。同级别的舞台上,北理工难觅对手,其他的大学,距离中甲的水平还有太大差距。一名大学足球教练私下说:“刚来学校的时候,感觉很挫败。因为大学球员的水平,和职业的差太多了。”
中国职业联赛金哨,如今在清华大学教书的孙葆洁认为:“大学足球应该是足球运动的人才库。”他介绍,在外国,国奥队和青年队经常挑选大学生球员,所以,大学生足球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
正是国内大学足球的现状,才催生出了“退役”一说。今年,教育部官员首次进入中国足协高层名单,让人们闻到了一丝教育与职业体育携手的味道。当“儿童足球”、“少年足球”、“中高考足球”相继成为热点话题时,“大学足球”还是一块尚需开垦的土地。但愿在不远的将来,北理工模式不再孤单,大学生球员们也能够在校园延续足球生涯,“反哺”中国足球。
媒体报道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ty/2014/06-11/6265866.shtml
转载情况: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611/12514806_0.shtml